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通訊員 楊鴻杏) 人才是一個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核心競爭力。2020年廈門人才工作十大事件近日揭曉,全面展示過去一年人才工作的創新成果,書寫才聚鷺島群鷺興廈的精彩華章。
超額完成 “三個六”引才目標
啟動“三個六”引才計劃,即引進培養600名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6000名各類人才,審核接收6萬名畢業生,將推進“三個六”引才任務作為貫徹“六穩六保”的重要抓手。2020年引育高層次人才626名,柔性引進各類人才8089名,審核接收畢業生61785人,克服疫情影響,超額完成年度引才任務,帶動全市人才規模質量雙提升。
疫情防控 人才勇擔當
發出《致全市廣大專家人才的疫情防控倡議書》,第一時間發動全市專家人才隊伍全力投身疫情防控。全市人才隊伍發揮技術優勢、智力優勢和科技優勢,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堅強堡壘。疫情以來,累計選派三批醫療專家302人馳援湖北武漢;抽調687名醫療專家人才保障我市常態化疫情防控。援鄂醫療二隊領隊、市拔尖人才尹震宇專門撰寫咨政報告《國家在應急狀態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和救治模式的選擇及思考》,為筑牢全市抗疫防線獻策出力。充分發揮物資生產、醫藥研發、文化宣傳、社會工作等各領域、各條戰線人才的作用,全力打造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中堅力量,疫情防控期間各類人才和人才企業捐款捐物總額超過1.5億元。
優化升級“群鷺興廈” 人才政策體系
發布全覆蓋、多層級、一體化的“群鷺興廈”人才政策矩陣,即“金鷺”高層次人才、“銀鷺”產業緊缺人才、“青鷺”青年人才、“新鷺”優秀畢業生人才、“飛鷺”柔性引進人才等五大人才類型,分級分層次為人才提供項目扶持、生活補貼、安居保障等多方面支持。新增廈門本地高校本科生留廈就業即可享受1萬元補貼,廈門大學應屆博士畢業生留廈就業還可申請認定C類人才、享受人才住房優惠等政策,扶持力度全國領先,成效顯著。對“雙百計劃”進行升級,優先向招商項目傾斜,共有47位重點產業領域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入選。強化本土人才培養支持,評選本土創新創業領軍人才221名。全年認定可享受人才住房、住房補貼等安居優惠政策的高層次及骨干人才共1104人,兌現創業扶持、住房補貼和新引進人才補貼超10億元。
創新打造“人才服 務月”城市品牌
首次開展“人才服務月”系列活動,聯合各區、各單位密集組織開展人才服務、政策宣講、交流對接和項目簽約等各類活動146場;全新攝制廈門城市人才工作宣傳片、開發廈門人才品牌Logo、卡通形象IP(白鷺“夏夏”“萌萌”),全面展現廈門“兩高兩化”建設加速度和招才引智新舉措,創新推出城市人才口號“廈門C位無限量”,全面點燃引才新熱度。
開辟“云端” 引才推介新渠道
率先全省搭建“人才登鷺·C位無限”直播間,開展“直播宣講”“直播帶崗”“直播逛展”系列活動,組織人才干部、創業人才、企業HR開展十余場“人才登鷺·C位無限”網絡直播。開展“云面試”,采用“崗位展現+企業秀+現場面試+互動引導+穿插宣講”模式,引導助力省內外重點高校畢業生來廈就業,累計觀看人數逾千萬,受到學習強國等各類媒體高度好評。舉辦“云逛展”,首次創辦“云上人才展”,圍繞新經濟、新技術等未來增長極,精選71家“三高”企業、150余項科技成果進行展覽,聯合各區進行逛展互動,吸引觀眾超100萬人次。發布“云榜單”,開展“廈門人才企業榜”評選,投票訪問量達500多萬,評選產生一批極具含金量的人才企業榜單。
首次開展“人才群英會” 區域創新案例評選
舉辦首屆“人才群英會”區域創新案例評選活動,動員全市各區開展人才工作比創意、曬做法、亮成效。精選12項人才工作創新案例開展網絡宣傳以及現場解說評選,思明區創新CSO攜手CLO人才服務機制獲得人才工作最佳創新案例稱號,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集美人才節、湖里區人才驛站超“S”計劃、海滄區集成電路產教融合人才培育平臺、思明區開啟全省首個“扎堆”人才社區等分獲二、三等獎。評選線上直播觀看人次超千萬,成功打造人才工作創新爭優的新擂臺。
全面實施“百城千校 萬人”引才行動
實行“線上”“線下”聯合招引:線下赴北京、成都、鄭州等地10余所高校舉辦專場引才推介活動,線上打造“百城千校萬人”云端大招聘平臺,發布招聘崗位3094個,收到簡歷4.71萬人次。赴清華、北大召開城市品牌推介會,首度在頂尖高校設立廈門市“新鷺英才”獎學金,與清華大學簽訂共建研究生社會實踐廈門基地,每年將接收一批清華研究生、博士生來廈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準備政策禮包鼓勵學生來廈實習、就業。開展“留廈青春創未來”“新鷺英才”大學生參訪系列活動,促進人才了解廈門、融入廈門。
升級“白鷺英才” 服務體系
持續推動“白鷺英才”服務體系升級完善,協調41個部門為人才在廈創新創業提供出入境、落戶、安居、職業發展、金融稅收等39項優惠政策尊享服務;發布升級2.0“白鷺英才卡”,虛擬卡正式嵌入“廈門市民卡App”,升級實現“三個一”服務,人才憑碼即可免費乘坐公交、地鐵等,截至目前服務模塊點擊率超過1萬人次。
創新CSO攜手CLO 人才服務機制
思明區開展“千名CSO服務進萬企”活動,建立干部與企業“一對一”掛鉤聯系機制,幫助企業更好地引育人才。1800名思明CSO(人才首席服務官)在進行人才政策宣講和答疑解惑的同時,進一步摸底企業各類人才引進需求,建立人才臺賬;人才CLO(首席聯絡員)擔任企業引育人才的“傳聲筒”,攜手CSO暢通政企溝通、政策落實、服務人才三個渠道,實現企業人才服務的“無縫銜接”,目前已開展政策宣講100余場次,走訪企業12813家次,解決企業訴求1648個。
組建高校產業技術 聯盟集聚創新資源
由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福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等6所高校、科研院所與集美區“三高”企業共同設立。目前已依托聯盟開展課題合作18項,形成調研文章31篇。先后舉辦校企對接會以及“廈門國際環保展”等專業展會論壇12場,邀請高校院士、專家學者、企業技術總監3900余人參加,對接建霖、路達等企業136家,達成校企合作項目38個,涉及金額達2.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