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發揚閩南特色文化等優勢,大力提升市民的道德和文明素質,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加快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促進多元文化融合發展。
如何讓老百姓的幸福感倍增?如何讓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數上揚?文化往往就是那個可以相乘的系數。“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將著力實施城鄉居民精神塑造工程、文化活動拓展工程、文化實力提升工程、文明創建深化工程,用文化建設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數。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去年,我市被文化部正式授予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在創建過程中,我市始終秉持“文化惠民,幸福廈門”的理念。今年,是深化創建工作新的開始,我市將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更廣覆蓋、更高效能和持續發展。
具體惠及群眾的做法,就是鼓勵開展各類健康向上的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廣場文化、社區文化、農村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等文化生活,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主題系列活動品牌,實現公共文化均等服務,提供更接地氣、更受歡迎的公共文化服務,形成城鄉互動、共同發展的局面;堅持制度建設。
  用文化提升城市發展力
  改善城市發展的軟環境和軟實力,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和諧發展是關鍵。
作為我市規模較大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集美新城公建群與百步之遙的園博苑相映生輝,雄峻沉穩地矗立于集美這片積淀著燦爛歷史文化的土地上,成為我市又一處地標式文化設施建筑群和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隨著集美新城公建群于今年國慶期間投用,我市將逐步建成布局均衡、全面覆蓋的文化設施網絡,形成若干個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中心,完善基層文化活動場所建設,形成“十五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
同時,我市還將提升文化供給能力,促進文藝精品創作;加強閩南文化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調動社會力量,豐富文化服務的內容;加大文化資源整合,發展有地方特色和地方優勢的文化產業,培育一批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示范基地,壯大新興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和信息產業融合發展。
  塑造獨有的城市人文精神
  “鄭成功民族精神”、“林巧稚敬業精神”、“陳景潤科學精神”……這是廈門獨有的城市人文精神。如何將這些精神發揚光大,弘揚特區文化、閩南文化、海洋文化、嘉庚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我市將通過多種媒介、多種渠道、多種形式,持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明素質、道德素質、誠信素質的教育,提升公民人文素養,形成多元交融、開放包容、創新進取的文化特色和自律自強、互信互助、共享共建的人文精神。
  文明創建深化工程
  連續三屆總分第一,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這張燙金的名片,廈門人引以為榮,并倍加珍惜。下一步,我市將以持之以恒的細致管理,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研究文明創建長效機制,建立市民文明素質、行為規范和指標體系,健全文明城市(城區)指標體系,強化制度約束;深化文明意識宣傳教育,大力開展道德教育、審美教育,持續提升城市文明風尚;深入開展志愿者行動,創新城市建設管理的群眾參與機制,調動市民參與文明創建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