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何無痕 江海蘋 通訊員 鄧娜 圖/市總工會提供)昨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廈門市共有6名同志當選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赴北京接受表彰。
全國勞動模范和全國先進工作者每5年評選一次,是我國勞動者的最高榮譽。今年我市當選的6人分別是:廈門惠爾康食品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葉杉民,廈門航空有限公司客艙經理朱文霞,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廈門供電公司不停電作業高級師兼帶電班副班長陳國信,廈門象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水利,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士長席雅君,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教務處主任王可怡。
葉杉民:
當好企業和員工的橋梁
【名片】
廈門惠爾康食品有限公司行政經理,廠工會主席。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葉杉民在1992年廈門惠爾康食品有限公司創立時就來到公司,是公司最早期的員工之一,雖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他經過自己的努力,憑著好學的精神,兢兢業業的工作,從一線生產工人逐步走向管理崗位,作為企業行政經理和工會主席,葉杉民和廣大員工一起圍繞企業發展經營目標認真開展工作,取得顯著成績,企業先后被評為節能減排先進單位、工人先鋒號、勞動關系和諧企業、職工滿意企業等榮譽稱號。
工作中他認真傾聽一線員工的心聲,做好企業和員工的橋梁紐帶作用。按照國家有關勞動法律法規辦事,在規范勞動合同管理、社會保險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保障勞動合同簽訂率、社會保險繳交率達到100%,依法與企業簽訂了《集體合同》,有效保障了勞資雙方的權益,幾年來,未發生因勞動合同管理缺失而導致勞動糾紛事件;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和貫徹入廠三級安全教育制度,先后督促成立安全管理委員會、安全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應急搶險分隊,從組織上保證各項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建立應急預案制度,并定期進行演練,現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安全規章管理體系。
葉杉民重視企業環保工作,積極參與企業的環保改進工作:努力對接外部資源,配合公司動力管理部門做好企業的污水處理和鍋爐節能減排工作,堅持綠色發展方向,確保各項排放指標達到要求,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感言】
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北京,在人民大會堂和廣大全國勞模代表共同接受黨和國家領導的頒獎。我只是企業里的一名員工,在自己的本職工作崗位上,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地做了我應該做的事,黨和國家卻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我知道這不是我個人的榮譽,這是國家對像我一樣在最基層工作的群體的肯定和褒獎。我將把這份榮譽帶到工作中去,轉化成實實在在的工作熱情,時時刻刻鞭策自己,不忘初心,爭當先鋒、爭作表率,在平凡的崗位續寫不平凡的故事,以奮斗托起中國夢。
朱文霞:
連續29年無投訴無差錯
【名片】
廈門航空有限公司客艙經理,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用戶滿意明星、福建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和廈門會晤先進個人。
參加工作29年來,她始終堅守在乘務一線崗位上,安全飛行超過20000小時,創造了連續29年無投訴、無差錯的好成績。多年來,她以專業的服務技能和高度負責的態度承擔各項要客保障、洲際首航、專包機、特情航班任務,先后保障瑞典、立陶宛、馬來西亞、越南、塔吉克斯坦等國家領導人和“十九大”“兩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代表團等航班。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有著豐富客艙保障經驗并經歷過非典疫情的朱文霞,被聘為專家組成員。她主持編寫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手冊》以及《乘務員疫情個人防護手冊》,成為疫情防控期間廈航客艙服務程序、乘務生產運行、乘務員個人防護的標準指南,為實現“全員零感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疫情爆發以來,她一直堅守在運行一線,執行國家及省市政府下達的抗擊疫情保障任務。截至目前,廈航共派遣了20余架飛機接滯留海外的旅客回家,護送福建、江西、河北三省10支醫療隊馳援武漢,朱文霞參與全部抗疫特殊航班的組織和保障任務。
作為基層團隊管理者,她結合廈航管理特點,將思想政治工作與新乘帶教充分結合,提出“心本管理”理念,讓先進的服務文化引領團隊,確保廈航優質服務品牌得到薪火相傳。由她牽頭的空中乘務部“兩岸人才發展項目”,創新了臺乘管理模式,創造性地提出“101保障計劃”及“五專管理體系”,為兩岸人才融合提供了行業范本,由她策劃并推出的廈航“天際”系列服務品牌,開啟以品牌管理的模式統籌發展廈航服務品牌的新篇章。
【感言】
我是廈門航空公司的乘務員,走進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能夠作為勞動者的代表上臺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頒獎,我的心情無比激動。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是對八閩兒女愛拼會贏的肯定,也是對全體廈航人奮斗自強的嘉獎,將激勵和鞭策我們更好地服務祖國,服務人民。
作為民航系統一名基層勞動者,我將繼續做好廣大旅客的服務者、國家形象的傳播者,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做好空中國門的守護者。我們將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和全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們齊心協力、頑強奮斗,乘風破浪,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陳國信:
帶電作業領域領軍人物
【名片】
國網廈門供電公司職工,全國首批輸電線路技術技能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全國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等稱號。
28年來,陳國信經常在高空線路上“走鋼絲”,人稱高空“電醫生”。他的“病人”是電線,一千多公里的輸電線路、五千多座高壓鐵塔,要日常“體檢”,也要緊急“搶救”。
高空、高壓、高溫、高難度,是陳國信的工作常態。身穿密不透風的厚重防護服,幾十萬伏的高壓電從身邊流過,這一電壓是家庭用電電壓的1000倍。在數十米甚至一兩百米高的鐵塔上,他往往一待就是幾個小時。每年,他帶領班組開展帶電作業200多次,為輸電線路長期可靠運行筑起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線。
憑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追求卓越的勞模精神,從一名普通的電力工人逐步成長為我國帶電作業的領軍型技能人才,先后榮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5項,擁有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專利32項。在國內創新解決多項帶電作業技術難題,在有效減少停電檢修作業時間、保障電網安全運行、大幅度提高廣大用電客戶供電可靠性的同時,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9188萬元。他注重“傳、幫、帶”,成為福建省乃至國家電網公司系統輸電帶電作業領域的引領者。他利用業余時間編制了62個課題的培訓課件,著力提升班組的整體理論水平和技術技能;培訓一線員工2500余人次。2012年,陳國信工作室成立,他先后與60多名青年電力員工開展結對幫扶,將自己多年積攢的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傳授給他們。
【感言】
當得知11月24日勞模表彰大會我被安排在第一排就座,那將是離主席臺最近、離習近平總書記最近的位置,我激動萬分。這也是我第一次走進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與全國受表彰的勞模和先進工作者一起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感受來自黨中央和國務院對勞動者的關心和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我會把這份至高無上的榮譽帶回去,帶到工作中,為電力事業奮斗終身。
張水利:
鍛造出一支五星人才隊伍
【名片】
廈門象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2008年榮膺福建省勞動模范,2010年獲評廈門市拔尖人才,2016年獲評福建省優秀企業家。
張水利同志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形成了具有象嶼特色的“五個結合”黨建體系,塑造國有企業的根和魂。他在長期實踐中歸納形成了“風險第一、利潤第二、規模第三”的經營理念,帶領象嶼集團穩健發展,提速超越,連續三年躋身世界五百強。
他堅持以文化賦能,以價值創造為本,傳承草根精神,發揚事業情懷,讓象嶼文化成為滋養全體象嶼人的精神沃土,鍛造出一支“擔當作為、務實高效、客戶導向、開放包容、陽光簡單”的五星人才隊伍,為象嶼集團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他堅持以“計利天下 相與有成”的使命感和博大情懷,主動將公司改革與服務國家戰略、繁榮區域經濟、推動行業進步、增進社會福祉相結合,傾力支持廈門“兩高兩化”建設,在廈門城市片區改造提升、自貿片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鄉村振興、愛心廈門、脫貧攻堅等領域,充分彰顯國有企業的責任擔當。
他帶領象嶼集團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經營、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不斷探索與實踐。推動象嶼集團入選“國企改革雙百行動”綜合性改革企業,并成為廈門市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為地方國資國企改革提供了鮮活實證,也為廈門改革開放寫下生動注腳。
他推動象嶼集團產業轉型升級,逐步構建“四流合一”的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推動東北現代化農業全產業鏈服務體系、象道鐵路物流、印尼不銹鋼冶煉一體化項目等取得戰略性突破,支撐象嶼向著“具有全球競爭力,以供應鏈為核心的綜合性投資控股集團”闊步邁進。
【感言】
走進莊嚴肅穆的人民大會堂,我心潮澎湃。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勉勵和鼓舞,我倍感幸福。感謝組織給我的這份榮譽,這份榮譽應該是對國有企業企業家的一種認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工人階級和勞動者的關懷,對勞模的高度評價,激勵我作為勞模的一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不爭功名,淡泊名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席雅君:
培訓考核200多名抗疫護士
【名片】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主任護師,2012年獲全國女職工崗位創新技能競賽金獎;2012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巾幗獎章,全國五一巾幗標兵;2013年獲福建省五四青年獎章;2014年評為廈門市十佳護士。
席雅君熱愛護理工作,同時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嫻熟的操作技術和敏捷的應變能力,與醫生配合默契,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憑借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護理技能操作,她多次在全國、省、市級護理技能競賽中摘得桂冠,2018年,被中華護理學會聘為“中華護理學會第二十七屆理事會外科護理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而席雅君所帶領的普外科護理團隊,在各項省級市級檢查中成績不俗,圓滿完成醫院交給的各項任務。
在武漢新型疫情爆發后,她在第一時間就向護理部報名,并寫下了請戰書,要求參加馳援武漢的醫療隊,也愿意到廈門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履行她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應盡的責任。不過,作為醫院技能培訓的主力軍,護理部統籌安排她對護士進行穿脫防護服等方面的培訓。每天反復示教五六次,帶著密不透風的口罩,穿著嚴密的防護服,一邊做一邊講解,每一次講解到最后,幾乎都喘不上氣,脫下來的手套里都是汗,但她還是堅持把每一個步驟的要點和注意事項都講得明明白白,力求讓每一個走上戰場的護士掌握最全面的防護知識,席雅君和同事在四天之內培訓考核了200多名護士,以自己的綿薄之力,為這場戰役貢獻一份力量。
【感言】
今天,我穿著我的護士服,走進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心情非常激動。近距離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再一次感受到勞動的偉大。
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醫務工作者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的貢獻,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與鼓勵。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護士隊伍無疑是患者最溫暖的依靠,她們24小時無縫隙地守護在患者身旁,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小到洗臉喂飯的貼身照顧,大到危重患者的復蘇搶救,哪里都少不了我們身穿防護服的笨重身影。我們用實際行動履行醫務工作者的初心與誓言,圓滿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的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任務。前路漫漫,行則將至,做則必成。
王可怡:
探索校本培訓新途徑
【名片】
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教務主任,曾獲全國模范教師、福建省優秀教師。
王可怡從教28年,擔任過班主任9年、年段長9年、教務處副主任和主任10年。她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指導了近百名學生在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模擬聯合國會議”、英語辯論賽等活動中獲得市級以上獎項。王可怡為創設教師發展平臺修訂了具體實施細則,堅持開展師徒帶教和崗位練兵活動,為教師專業成長創設平臺,探索出一條富有特色的校本培訓新途徑。一大批優秀的青年教師正在成長為學校的主力軍,在省、市各類教師業務競賽中屢獲佳績。
為做好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她先后擬定了《廈門一中關于加強教學過程質量監控的措施》等五個教學措施,采取減負增效的系列措施,并積極探索新高考背景下教學方式改革措施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為了消減延遲開學對正常教育教學帶來的不利影響,王可怡積極探究“停課不停學”教學模式:制定了一個總方案和7個年段實施細則;指導各教研組和各學科競賽組根據實際調整教學計劃及安排;牽頭組織各類研討會,指導各年段做好應對延期開學的教學管理工作;多次協調組織探討網絡直播課及教學工作落實檢查的技術,做好教師線上培訓,確保網上教學、管理、落實、評價等措施的有效執行。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她每天還堅持在線輔導學生,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
【感言】
今天我走進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心情非常激動。這份榮譽真的很難得,作為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師,我只是一直在做一個教師的職業本分,黨和人民卻給予我如此崇高的榮譽和這輩子不曾預想過的高規格禮遇,倍感榮光,而又深受鼓舞。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種動力,一種鞭策。我將心懷感恩之心,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繼續投身基礎教育,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