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陳泥 通訊員 劉偉程 劉啟國)近日,經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批準,廈門市被正式命名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為福建省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這一稱號,是城市文明程度、民生關懷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標志,是國內城市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的最高榮譽。國務院食安委將廈門列為第二批創建試點城市,同批參創城市包含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東部沿海省會城市共15個。廈門市委、市政府迅速部署啟動創建工作,并將其列為“一把手”主抓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按照“四個最嚴”要求,全面落實黨政同責,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探索食品安全治理的新制度、新方法,全面提升城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最終以優異成績通過國家驗收。
“社會認可、群眾滿意”是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的根本標準。為此,我市在創建過程中,始終從群眾最關注、最急需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潛心打好服務民生“一張牌”,圓滿完成了36類79項創建指標,創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創建工作啟動以來,我市在省食安委對各設區市食品安全年度考核中均位列第一或A級,食品評價性抽檢總體合格率達99.5%,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第三方機構測評結果顯示,我市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達91.7%,在國務院食安辦中期評估中列為同批城市首位。
去年以來,國務院食安辦首次組織對第二批參創城市進行全面評審,分省級初評和國家驗收兩階段,經過領導訪談、材料審核、集中答辯、示范項目評審、第三方滿意度調查、大數據抽查、明察暗訪等多道程序,最終確定綜合成績。在評審中,我市創建工作全面扎實、亮點頗多,特別是社會共治、供廈標準體系建設、智慧監管等多項創新做法走在全國前列,綜合成績優異。
切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是城市對人民群眾的使命,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沒有終點。據悉,我市將加快探索對網絡訂餐、網絡生鮮配送等新業態的新監管模式,強化食品安全源頭治理,加大監管創新力度,進一步發揮信息化等新技術在監管工作中的支撐作用,在食品安全治理方面繼續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