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要延伸到哪里。6月13日,廈門市湖里區將召開全區社區書院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相融合現場推進會,通過試點先行、觀摩學習、交流碰撞等方式,持續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潮涌催人進,風正好揚帆。去年以來,湖里區持續發揚先試先行、敢闖敢拼的特區發祥地精神,大力推進社區書院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合工作。
如今,湖里區正以“有組織機構、有固定場所、有整體規劃、有組建平臺、有課程體系、有志愿隊伍、有常態活動、有共治共享、有文明環境、有精神底蘊”的“十個有”標準,定方案、搭平臺、融資源、建機制、促長效,把社區書院發展優勢轉化為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強大動力,推動社區書院全面升級、社區治理全面進步、群眾生活全面發展。
【思想引領有深度】
理論學習變新時尚 新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
“時政講堂”前,組織開展“學習強國”頭腦風暴,爭做答題小能手;“文明講堂”前,社區志愿者開展垃圾分類“紅桶日”宣傳,現場收集有害垃圾;社區鄰里中心里則以“家國情懷”為主題,進行著學習心得分享會……走進湖里區金山街道金安社區文明實踐廣場,撲面而來的是文明新風、學習熱情。
“這里天天都很熱鬧,特別是理論學習,居民都搶著報名。”金安社區黨委書記吳麗敏告訴記者,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定期召開“學習分享會”,從居民關注的話題入手,邀請專家、學者、宣講員和居民互動。有的講理論、有的講故事,既有高度又有溫度,讓理論“大學習”人氣滿滿。除此之外,金安社區還邀請理論宣講達人開設講座、組織讀報會分享學習心得、以“金句”為主題組織書法創作,讓理論學習成為新時尚。
讓理論學習有活力、思想引領有深度,是湖里區推進社區書院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相融合的首要目標。因此,各級黨組織“一把手”積極介入講堂課程活動的設置安排,落實“課前審、課中聽、課后評”機制,為群眾精挑細選出積極向上的好課程。實踐證明,將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紅色課程的比重提升到四分之一以上后,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黨組織“想說”、群眾“想聽”,兩者如何相結合?由區級領導、宣講團、理論輕騎隊、宣講先鋒隊共同組成的湖里區“宣講大隊伍”有了用武之地——依托小區黨支部組建的百支黨員理論宣講隊,既串講理論知識、黨政新策,又結合宣講員自身經歷講體會,引來群眾紛紛點贊。在融合中,東榮社區書院就組建了“夕陽讀報小組”,社區老黨員們堅持每天為大家讀報紙、講政策,講述特區建設歷程,這樣的課人人都愛聽。
當然,只有“講”是不夠的。通過快板、答嘴鼓、原創歌曲、舞蹈、情景劇等文藝形式宣傳理論政策,湖里區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紛紛創新理論宣講方式,力求拓展理論學習的趣味性。湖里區委宣傳部就攜手中國故事短視頻產業基地,將優秀的宣講提綱、征文故事、讀書心得等“IP”資源進行開發,制作《奮斗》《金安追夢聲》《廈門:改革開放四十年》等優秀短視頻作品,讓湖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部門聯動有力度】
下沉力量資源 實現“書院吹哨,部門報到”
社區書院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度融合,職能部門聯動、資源下沉是強有力的推手。看,湖里區教育局、湖里區文化和旅游局、湖里區衛健局等部門,就拿出“看家本領”——
湖里區教育局發揮優勢,把青少年宮、少體校等場所打造為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分站,提供舞蹈、合唱、交響樂等11個項目資源,還組織各學校、幼兒園主動深入社區,由專業教師擔任社區書院的講師,讓各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活動成為常態。
湖里區文化和旅游局,則積極搭建文化、體育服務平臺,組建文化、體育志愿服務隊,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他們積極指導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陣地的建設,推動“圖書館總分館制”落實,還探索公共圖書館與社會力量共建新模式。
整合升級原有的衛生計生志愿服務隊伍,湖里區衛健局組建起了一支統一行業標識、統一計劃實施的醫療健康志愿服務團隊,積極參與融合。團隊成員持續開展百名專家進社區服務,以社區書院為載體定期開展疾控預防健康教育講座,精心守護轄區婦女兒童的健康……
書院吹哨,部門報到——通過強有力的部門聯動,湖里區逐步搭建起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文明風尚培育“七大平臺”,實現全區公共文化資源“一盤棋”。
值得關注的是,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紐帶,湖里區社區共建資源不斷被盤活,共建企業、校園、醫院、教育基地等紛紛遞來合作共建的橄欖枝,實現功能互補、無縫對接、群眾受益。
【群眾參與有廣度】
培育共同精神 組建文明實踐隊伍
科學愛好者開辦“科普加油站”,帶動居民學習科學知識,還開設有獎競答;退休法官、社區法律達人吳秀丹正在上課,她的“秀丹說法”課程,深受群眾熱捧;“夢想改造家”的志愿項目應運而生,志愿者用彩繪裝點小區,點亮生活……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什么,廣大志愿者用行動給出答案。目前,湖里區組織成立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教育專家、文化藝術、體育健身、科技科普、道德楷模、移風易俗、小區治理、醫療健康、垃圾分類等十一大志愿服務隊伍,還根據服務意向、區域、時段等條件,把志愿服務崗位和項目推送給符合條件的志愿服務隊伍。
志愿服務隊伍的提檔升級,正是湖里區培育“鐵桿”文明實踐隊伍,培育群眾共同精神的生動實踐。搭乘文明實踐平臺,更多社區能人達人愿意走出家門、融入社區,一展才能。社區書院里豐富多彩的課程和活動,孵化了社區智囊團、馨雅藝術團、綠翔媽媽、愛心手工坊、養生俱樂部、詩詞社等充滿活力的草根社團。以社團認領項目的形式,這些社團紛紛“反哺”社區,提供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課程和活動。
如今,湖里區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引進培善、霞輝、沁心泉等一批專業化社工服務隊伍深入社區,與志愿者團隊緊密合作,讓更專業的服務、更有趣的課程走進群眾生活。
【文明實踐有熱度】
升級群眾議事平臺 讓文明實踐贏得民心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不僅僅是汲取文化營養的樂園,更是群眾深度參與社區、小區治理的舞臺。
來到特區發祥地湖里街道徐厝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區打造“紅喇叭理論傳習所”、“古厝新韻”藝術團、“社企一家親”等品牌,搭建起新老居民融合的舞臺。
場景轉換到臺胞臺商集中的殿前街道興隆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是臺胞同融新陣地,小區黨員、臺胞和居民紛紛認領“小區教師”等公益崗位,還開設了“同融特色講堂”,掀起居民、臺胞共同參與小區治理的熱潮。
徐厝社區和興隆社區上演的故事,正是湖里區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作為融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文明實踐深耕基層、贏得民心的縮影。湖里區緊密結合小區治理工作,“升級”社區書院民主協商議事功能,打造“書院議事廳”品牌。
這個過程中,聚焦居民關注的社區重大事務和小區難點問題,社區黨委牽頭,定期邀請社區“兩代表一委員”、轄區共建單位、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企業、居民代表等,召開聽評會,共同商議解決,形成小區善治新格局。金山街道錦繡金山小區黨支部,就在社區黨委的指導下優化組織設置,將業委會、調委會、物業等內部力量凝聚起來,建立小區治理“大家庭”,用8個月時間讓老舊小區重獲新生。
如今,搭乘小區治理快車,一系列文明實踐惠民活動在居民家門口上演:禾山社區在東海山莊、欣悅園、新景龍郡等多個小區開設龍郡學堂、小區書屋,把垃圾分類、酵素制作、針灸推拿等群眾“點單”率高的課程活動直接辦到居民的家門口;而興園社區直接把興研課堂“知識養成計劃”、興稚課堂“親子共融計劃”推向小區,讓文明實踐活動涵蓋不同類型群眾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