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新突破?
爭取新的國家重大改革事項在我市試點
依托重大平臺建設,再策劃形成一批政策和項目,滾動推進
建設資金從哪來?
目前我市政府融資平臺整改基本完成,通過促成銀企合作,為市區8家政府融資平臺13個項目融資153億元
誰“擔綱”主力軍?
我市加快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向“一區三中心”的重大建設項目集中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記者 劉艷 陳泥 崔昊
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堅定不移、不失時機地深化改革開放,發揮好改革對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作用、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作用,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當前,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動力,市委市政府正在全面推進跨島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綜合配套改革,全力加快島內外一體化和廈漳泉同城化,加快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兩岸金融中心、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大陸對臺貿易中心“一區三中心”建設。我市相關部門表示,將更加全面、深入地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力爭“一區三中心”建設取得更大突破。
市發改委
力爭一批綜改重大政策
取得新突破
市發改委表示,將發揮好經濟特區在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帶動作用,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努力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動力源泉,當前關鍵要落實好綜改方案:一是充分發揮綜改政策效應,力爭一批綜改重大政策取得新突破,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大陸對臺貿易中心等重大平臺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提升開放水平。二是依托重大平臺建設,再策劃形成一批政策和項目,滾動推進。三是爭取新的國家重大改革事項在我市試點。四是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投融資體制、財政體制等改革,完善土地、勞動力、資本要素市場體系,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市財政局
集中財力推進
重大平臺重點項目建設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集中財力推動跨島發展戰略,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重大平臺和重點項目建設正有序推進。
經財政部門推動,廈門京道聯萃天澤創業投資基金、廈門賽富創業投資基金、賽富股權投資基金三只基金先后設立,為改革發展帶動了更多社會投資。為集中確保建設資金,市財政局還積極爭取中央代發債券10億元,多渠道統籌資金,保障綜合配套改革、“五大戰役”和“一體化、同城化”的用款需求。
目前我市政府融資平臺整改基本完成,通過促成銀企合作,為市區8家政府融資平臺13個項目融資153億元。與此同時,財政部門還推行容缺受理,對重點項目和民生項目開通審核綠色通道,工程審核全部在法定辦結時限的40%時間內辦結。
落實臺資企業財稅扶持政策,支持引進兩岸重點產業項目;統籌資金優先保障廈門港公共航道重大項目,落實港口生產扶持政策,提升廈門港吞吐量和港區通關效率;制定完善兩岸金融中心和金融業發展扶持政策,支持建設廈門金融研訓院、營造加快金融產業提升的政策和人才環境……財政資金和政策導向作用的發揮,有力助推了“一區三中心”的建設步伐。
市國資委
充分發揮國企的
主力軍作用
港務集團、象嶼集團、國貿控股、建發集團、金圓集團……在“一區三中心”的建設中,國有企業是主力軍。市國資委表示,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加快推進廈門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向“一區三中心”的重大建設項目集中,向關系廈門社會安全和民生保障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廈門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市國資委表示:“我們將不斷增強廈門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充分發揮國企在推進實施綜合配套改革中的先行先試、龍頭帶動作用,發揮國企在服務改善民生以及廈門建設‘一區三中心’等方面的主力軍作用”。
象嶼保稅區
加快步伐推進
“新特區”建設
以廈門翔安南部為核心的規劃面積約1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陸首個以兩岸產業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示范區——廈門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正徐徐拉開雄壯的“再建一個新特區”的巨幕。據了解,合作示范區借鑒國際通行規則和國際慣例,將被賦予更加開放和特殊的政策措施,實行更加靈活和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目標發展成為兩岸產業合作先行先試、互惠共贏的成功典范。合作示范區還將會在適當放寬產業準入條件和資格限制上,先行先試,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全面深度融合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示范,以及在財政、稅收、產業、通關管理和人員往來等方面實施更加優惠的政策和便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