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海西晨報訊(記者 蔡櫻柳)“美麗廈門”建設中,生態文明建設正在加快步伐。昨日,廈門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對《廈門經濟特區生態文明建設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進行三審。條例草案增加了生態控制線、“多規合一”、主體功能區等重要內容。
為確定生態保護空間和城市增長邊界,條例草案擬新增一章專門規定生態控制線。該章規定,生態控制線包含的區域為生態林地、河流水面、公園綠地、農田、海域生態保護區域以及國家、省、市規定的其他區域。同時,禁止在生態控制線范圍內從事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開發以及其他可能損害、破壞生態環境的活動。
條例草案中還將新增條款規定,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多規劃的融合統一。
在城市主體功能區的規劃上,擬劃分為優化提升區、重點發展區、協調發展區、生態保護區等功能分區。在注重島外開發建設的同時,還將關注本島土地使用效率的優化提升,將對城市的特色風貌加以保護。
廈門的城市慢行系統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在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中,“低碳”、“新能源”成為本次條例草案的亮眼詞匯。政府將加大財政投入,支持公共交通優先使用新能源汽車,構建低碳便捷的城市交通網絡。
記者注意到,對保障性住房、住宅小區、公共建筑的綠色建筑標準的規定也將更嚴格,對于不符合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的,相關部門或將不予頒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及施工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