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商報訊(記者 吳斯婷)廈漳泉同城化的公共基礎設施,不一定要在誰地面上就誰出錢,可以設立股份制企業,收益也按股份劃分。在昨日下午的第四屆宏觀經濟高端論壇上,專家提出了上述觀點。
論壇由廈門市經濟學會、廈門市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主題為“城市競爭力與同城化”。
廈門市經濟學會會長、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認為,廈漳泉同城化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三個不同的行政轄區之間的融合合作和資源的自由流動,也就是多行政轄區背景下體制框架調整問題。
李文溥在調研中發現,三地的財稅體制不一樣,各地政府的投資門檻、辦事模式不一樣,這些差異可能會導致資源流動上存在障礙。“可以在政策規定上進行協調,讓資源競爭性流動、合理配置,讓市場經濟充分發揮調節作用,這是最重要的。”
李文溥還建議,廈漳泉同城化進程中應該進行制度創新。“比如,同城化公共基礎設施在建設時,三市財力不一樣,基礎設施的受益面也不一樣,不能簡單地說哪段在誰的地面上,誰就出哪段的錢。”
如果今后要建設廈漳海底隧道,可以組建跨區域的企業,如廈漳泉路橋公司,在一定情況下準市場化運營,按股份制投資,收益也按股份回報。有錢就多投點,今后收益也多一點。再比如城際之間的快速公交或者軌道交通,也可以成立城際企業來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