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晚報訊(記者 高金環)廈門首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廠年底正式投用。目前,該廠的分揀中心正在試運行,有機垃圾處理中心將于今年12月底調試。
這是中國第一座采用平推式厭氧技術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廠,已列入國家住建部示范項目,帶有技術推廣任務。
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廠位于后坑環衛工業園內,占地約7.6萬平方米,每天可處理垃圾500-800噸。處理廠分為分揀中心和有機垃圾處理中心兩大部分。
分揀中心于去年8月試運行,設干、濕垃圾兩條生產線,干線主要處理可回收物等干垃圾,濕線主要處理居家餐廚垃圾等有機垃圾。其中生活垃圾被分為四大類:可回收物、可燃燒物、有機垃圾和雜物填埋物。
分揀包括機械分揀和人工分揀,完成分類后的垃圾將有不同的去處。由于垃圾混合收集運輸,分揀中心的處理壓力挺大。今年10月底,該廠將對分揀設備進行改造,安裝智能分揀系統,實現自動分揀。
目前廈門市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近3000噸。從2000年至今,廈門市垃圾年平均遞增率高達10%以上。每噸垃圾收集、運輸、處理的成本(不含土地費)高達400元,每天僅應對垃圾就要至少消耗1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