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人才服務月期間,我市舉辦人才發展合作項目簽約。
我市舉行人才政策和城市人才品牌推介宣講。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黃懷 通訊員 楊鴻杏 圖/廈門日報記者 黃嶸 攝) “三高”企業是廈門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建設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的主力軍。今年以來,市委人才辦打造人才政策“沛雨甘霖”,千方百計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做好人才保障工作,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更優服務,構建“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生態,助力“三高”企業做強做大做優。
全面升級政策體系 為“三高”企業打造攬才矩陣
人才是一個城市最大的動能,是城市發展最深厚的底蘊。今年,我市發布“群鷺興廈”人才政策矩陣,圍繞“三高”企業產業鏈部署完善人才鏈,實施“金鷺”高層次人才、“銀鷺”產業緊缺人才、“青鷺”青年人才、“新鷺”優秀畢業生人才、“飛鷺”柔性引進人才五大工程,扎實推進“三個五”“三個六”引才計劃,為“三高”企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人才最高可享受1億元項目資助和1000萬元購房補貼,來廈畢業生可獲最高5萬元一次性補貼,“三高”企業人才可享25%-100%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返還政策,力度全國領先。
廈門斯坦道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各種快速分析檢測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推廣,是我市第一批青年雙百創業A類人才企業。作為一家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斯坦道在廈門的發展蒸蒸日上,2002年成立以來,已成長為國內較領先的海洋環境和食品安全監測技術自主創新型企業。
“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長,銷售、售后工程師、運維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等崗位都十分緊缺。”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楊茹茹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廈門全面升級政策體系,比如實施新鷺優秀畢業生人才政策,來廈畢業生可獲得最高5萬元一次性補貼,這些政策對畢業生的吸引力度很大,今年上半年,企業收到的畢業生應聘簡歷就有7000多份。
除了為“三高”企業打造攬才矩陣,我市還推出分層次、分類別、全覆蓋的全新人才評價體系,對在“三高”企業任職的優秀人才,不受學歷、職稱等資格條件限制,依據其薪酬和職務可簡便參評市級人才。在“三高”企業聚集的生物醫藥、物聯網、航空維修、智能輸配電等領域試點職稱評審改革,構建多元評價主體,由“專家獨審”模式升級為“企業自評、行業專家參評、市區聯審”模式,助力企業自主評選出440余位技能骨干人才。
全面暢通引才路徑 為“三高”企業提供便捷通道
關鍵領域的人才供給不“掉鏈子”,企業的快速發展才能不被“卡脖子”。我市組團赴31所重點高校開展“十城百校·一校一招”宣講招聘行動,打造“智匯廈門·夢想啟航”等線上招聘平臺,吸引全國1500余所院校超1.57萬名學生投遞簡歷。
搭建服務“三高”企業引才綠色通道,為趣店、天馬微等龍頭項目開辟重點產業人才專場認定,方便招商項目快速引才。全面放寬“三高”企業中高端人才落戶門檻,簡化招商部門推薦重點項目參評我市人才計劃評審流程,以“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等方式推動人才引育與項目引進緊密結合。
“參與思明區組織的赴廈門大學的宣講活動,不僅能讓高校畢業生充分了解政策、知曉政策、用活政策,而且可以讓畢業生了解企業的發展情況、引才留才的十足誠意,極大地增強在廈門扎根發展的信心。”廈門點觸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告訴記者。參與廈門大學宣講活動的當天,點觸科技就收到了20余份求職簡歷,目前已經有多位畢業生成功入職。
此外,點觸科技還參加了廈門市首場“人才登鷺C位無限”直播攬才活動,優厚的公司待遇和福利收獲了一波網友點贊,接下來他們還將參與到下半年的赴外巡回校招活動中,以城市之名為企業延攬人才。
全面優化人才服務 為“三高”企業營造最優環境
今年6月,我市創新開展“人才服務月”系列活動,聯合各區、相關市直部門以及省部屬院校等近20個單位,密集組織開展146場的人才服務、政策宣講、交流對接和項目簽約等配套活動。通過用心用情服務,讓“三高”企業能夠更舒心、更安心地在廈門創新創業創造。
安居才能樂業,人才住房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已經成為大多數企業是否能引來人才、留住人才的關鍵。我市優化人才住房保障體系,充分發揮人才住房政策的激勵作用,認定首批878位高層次人才,受理高層次人才住房、骨干人才保障性商品房申報409戶,兌現發放各類人才住房補貼4634.3萬元;開展首批“三高”企業切塊保障性商品房分配工作,面向613家“三高”企業骨干員工提供4000套房源。
王晶是廈門稿定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設計總監,2015年他在深圳騰訊公司擔任QQ群高級UI設計師,2016年從深圳引進到廈門,2019年入選廈門第四批青年創新創業B類人才。
稿定股份是一家軟件開發、信息技術服務企業,企業的中高層都來自百度、騰訊等互聯網企業。來廈門創業后,王晶和企業的創業團隊共同奮斗打拼,目前企業已擁有6000萬用戶,成為國內最大的在線設計平臺。
“廈門吸引我的是美麗宜居的城市環境,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務實給力的人才政策、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王晶向記者透露了從深圳轉戰廈門的理由。來廈門后,企業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同時,王晶領取到政府發放的高層次人才住房補貼,這成為他們一家人來廈門的驚喜——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在廈安家落戶問題,除此之外,孩子的上學問題也得到解決, “沒有了后顧之憂,讓我更加全身心地投入企業的創業發展中。”王晶說。
全面建設發展平臺 為“三高”企業激發人才活力
引進人才就像是在田野里播下了一粒種子,要結出累累碩果,更需要有關部門和企業以更加創新的思維培育人才。
在“三高”企業及相關機構中,我市從中遴選掛牌美亞柏科、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等20個市級人才培訓基地,湖里創新園等一批優質“人才驛站”升級成為省級示范站。
與此同時,我市推動華大、福大、中科院城環所和稀土所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組建“高校產業技術聯盟”,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業所在團隊為核心,耗資3000萬元打造“關鍵金屬構件抗疲勞制造科研平臺”,首批面向路達、金龍、日上等43家機械制造企業開展“定向問診”,幫助企業解決關鍵構件使用壽命等技術問題。攜手華為建設人才培養基地,以企業需求為出發點,打通高校、人才、企業、產業智能化轉型閉環,持續培育重點產業緊缺人才。
我市創新在兩岸股權交易中心開設“雙百人才企業板”“醫藥醫療特色板”,實現融資近3000萬元。搭建火炬創業成長營、“三高”企業融資沙龍等創業對接平臺,促成社會資本面向優秀人才項目提供300萬元-1000萬元直接股權投資,為“三高”企業引入金融“活水”,暢通發展“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