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衛琳)經過初賽、復賽和成績公示,2022年廈門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日前正式揭曉結果,“‘吉’刻行動”海上安全巡邏項目等3個項目被評為金獎,另有銀獎5個,銅獎10個,優秀獎12個。
本次大賽由市委文明辦、團市委、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文旅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婦聯、市殘聯共同主辦,于今年3月啟動,旨在提升廈門志愿服務項目品質,大力弘揚志愿精神,深化拓展志愿服務品牌化建設,更好發揮志愿者在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中的積極作用。
經各區、各單位推薦,各志愿服務項目報名,以及主辦方把關審核、評委評審等流程,58個項目進入初賽,30個項目入圍復賽。申報的項目涵蓋文明實踐、環境保護、關愛少年兒童、助老助殘、衛生健康、應急救援、社區治理與鄰里守望、法律宣傳與服務、文化傳播和旅游服務等眾多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提升各志愿服務項目品牌打造等能力,市委文明辦特別邀請專家為各項目負責人授課指導,并組織評審團實地看項目,與項目志愿者、項目服務對象等進行深入交流。6月17日,2022年廈門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復賽舉辦,30個項目通過路演、答辯的形式,從項目的目標、成效、管理、創新、影響等角度,生動展示了各自的志愿服務特色,在由志愿服務領域的專家、媒體代表、志愿者代表等組成的評委團的認真評分下,決出獎項。
在海上及時處理險情180余次
“‘吉’刻行動”海上安全巡邏志愿服務項目
每到夏季,廈門海邊總是充滿游玩戲水的人群。我市海域大部分屬于尚未對外開放的人工沙灘,海上溺水遇險事故時有發生。海滄區吉紅海上救援隊從2016年開始實施“‘吉’刻行動”海上安全巡邏志愿服務項目,抓住溺水事故的黃金救援時間,保障群眾生命安全。
該項目在海滄區沿海一線設立水上救援點,每年夏季5月-11月安排水護隊員輪班值守,對游客不文明、不安全行為進行勸導,在遇到突發事件時,第一時間展開救援。
去年8月,他們在嵩嶼碼頭海域救起一名踩空落水的11歲小男孩。還有一次,一位父親帶著女兒下海,父親只顧著自己游,沒注意到女兒已經被游泳圈帶到了百米外的深水區域,在他們的大聲呼喊提醒下,父親這才發現女兒遇到了危險,趕緊游過去把孩子拉回岸邊……該項目開展至今,隊員們在海上已及時處理180余次險情,救起遇險人員106名,制止危險行為游客600多名。他們冒著酷暑,頂著臺風,堅守崗位,連續3年在巡邏轄區內創“百日無溺水”記錄,大大降低了海滄區溺水事故的發生。
該項目重視隊伍建設,依托廈門市游泳協會提高隊員專業救援水平和海上安全知識、救援知識。經隊內系統培訓,大部分隊員都取得救生證。
除海域值守外,他們還定期實行“串島游計劃”,利用快艇等船只進行巡邏,將水上救援工作覆蓋到海滄區各個海域,掃除海上搜救盲點。遇到惡劣天氣預警時,他們會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措施,通過救援船只及時勸離、疏導、運載海上漁民和游客。
他們強調救援與預防相結合,將志愿服務內容由海上救援延伸到安全教育。一方面,招募親子志愿者隊伍參與海邊安全宣導及凈灘服務,讓青少年更直觀的學習了解防溺水知識,提高市民游客安全及環保意識。另一方面,將海邊開展活動情況推送至公眾號、交流群、朋友圈等平臺進行宣傳,提醒市民游客海邊游玩的注意事項。同時,還走進海滄區校園、社區、部隊等開展防溺水、急救安全講座,有效促進了文明安全的海邊氛圍營造。
累計獻血量達10多萬毫升
“退役不褪色 血脈永相連”鷺島老兵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項目
鷺島老兵學雷鋒志愿服務隊是一支由退役軍人組成的愛心隊伍。軍地魚水情,退役不褪色,他們注意到了廈門存在季節性缺血及血液庫存偏型的難題,且隨著廈門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閩南、閩西南乃至省外地區的不少患者都前來就診,血液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于是,他們延續部隊無償獻血的優良傳統,自發做起獻血者、宣傳員,積極助力保障廈門血液充足供應。
2017年9月,他們發起“退役不褪色血脈永相連”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項目,在獻血淡季時舉辦退役軍人專場獻血活動,并設立“老兵獻血日”,組織鷺島老兵及家屬參加無償獻血。他們積極響應血站的應急招募,做到“招之能來、來之能獻”。自項目啟動以來,已召集了退役軍人數百人次參加無償獻血,獻血量達10多萬毫升。志愿者王軍華、許志仁、武萬強、林見埌、許錦明、曾增文、袁銀昌等先后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銀銅獎。
一名患者在寫給他們的感謝信中說道:“世間有千百種愛,你們這一種最為純粹、最為崇高。因為你們將血液獻給的是不知道的是誰的陌生人。”
平日里,他們利用休息時間、節假日到我市采血點向愛心市民宣傳無償獻血,用自己的愛心擴大無償獻血的社會影響力。每當出現血液緊張、患者急需用血的狀況時,他們緊急啟動高效聯動的獻血救助網絡,組織動員老兵成員將獻血信息通過網絡平臺及時傳播出去,協助急需用血者在最短時間得到社會的幫助。
特別是疫情期間,全市團體獻血活動暫緩,街頭獻血人數驟減,導致血液庫存量持續在警戒線徘徊。該項目多次發布緊急召集令,舉辦獻血主題宣傳活動,用老兵的親身經歷進行宣傳、教育和動員,帶動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參與無償獻血。
該項目運行五年來,有效緩解了廈門血庫用血相對緊張的局面。項目運行管理機制不斷健全,不斷規范老兵獻血志愿者招募、注冊、培訓和管理,已形成一支穩定的無償獻血隊伍,并且還在不斷壯大中。
讓問題小區舊貌換新顏
“有嘉就有福”社區治理志愿服務項目
成立于2019年6月的嘉福社區,曾是一個“問題多多”的社區:轄內的嘉福鹽業小區是開放式老舊小區,常年失管,隨處可見違章搭蓋、生活垃圾;拆遷安置小區嘉福花園基礎設施薄弱,居民生活不便;機場片區企業多、在建工地多,疑難問題多……為了破解這些難題,滿足居民需求,嘉福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黨建引領志愿服務,開展“有嘉就有福”社區治理志愿服務項目。
他們成立“嘉福益嘉”志愿服務聯盟,凝聚轄內28家黨組織和174名在職黨員力量,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三年來共籌集608萬元(居民自籌)和共建單位資金2000多萬元,以專項專治結合志愿服務的方式,解決長期困擾小區治理的難點痛點問題49件,建設了黨群服務中心、嘉福電影院、愛心鄉愁記憶館等活動陣地,促進嘉福花園和嘉福鹽業小區舊貌換新顏。在2020年廈門市“最干凈小區”評選中,嘉福鹽業小區榜上有名,是唯一一個當選的無物業小區。
該項目還積極引導居民通過開展愛心義教、愛心助老、愛心家政、愛心義修等志愿服務,參與社區治理。居民們自己動手,清理了垃圾,拆除了違建,參與綠植養護、公共設施維護、安全巡邏、文明勸導等,互幫互助,“愛嘉護嘉”。轄內愛心單位捐款捐物共同開展“愛嘉”工程,認領了愛心食堂、愛心課堂、愛心家政等志愿服務。
在項目帶動下,嘉福社區的注冊志愿者由最初的2名發展為385名,分設“最美代鹽人”志愿服務隊、“愛心筑福園”志愿服務隊,成立以民主協商議事會、道德評理事會、文體活動展演等11支志愿服務小分隊,每支服務隊都有明確的服務項目、服務對象。
嘉福社區制定了《嘉福益嘉志愿服務體系》,對志愿者實行星級制考核評估,在年終開展優秀志愿者評選表彰。同時,建立志愿服務積分兌換制度,設立“愛心格子鋪”,建立長效運行管理機制,鼓勵居民通過參與志愿服務,獲得積分,兌換服務,起到很好的激勵引領作用。
如今,志愿服務新風尚在嘉福社區蔚然成風,居民紛紛認領公益志愿服務項目,形成濃厚的自管自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