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組織廈大學生參觀湖里創新園。(資料圖/廈門日報記者 黃 嶸 攝)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黃懷 通訊員 楊鴻杏)翻開2020年廈門人才工作日歷,歲月的年輪記錄下奮斗者揮灑汗水的足印。
去年以來,我市加快推進人才強市戰略,主動服務全市招商大局和產業轉型升級,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吸引各方英才匯聚鷺島,為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圍繞“產業鏈”打造“人才鏈” 促進人才項目與產業緊密融合
廈門擁有廣闊的產業空間和一流的營商環境,形成吸引聚集各類人才的“超強磁場”。
去年以來,我市圍繞“產業鏈”打造“人才鏈”,“以產業招人才、為產業聚人才”,提高引進人才與本地產業發展的契合度,建立以產引才、以才促產、產才融合的良性格局。
為了更好地助力人才項目引領產業發展,去年我市對“雙百計劃”進行升級,實施分階段跟蹤評估、分層級追加培育模式,項目追加扶持金額最高可達500萬元,市區扶持金額最高可達1000萬元以上。在政策的引領下,新入選的“雙百計劃”人才項目呈現出規模較大、成長性高、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等特點。
唯有創新方能制勝。我市破除制約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和政策藩籬,搭建服務企業引才的綠色通道。去年我市組織趣店集團、弘愛醫院、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等開展專門批次重點產業緊缺人才專項認定,累計單獨批次認定374名人才,比常規人才認定提速三個月以上,為人才干事創業搭建一條有溫度的加速賽道。
去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引才工作帶來了一定影響,我市在全省率先嘗試“直播帶政策”“直播帶崗”,企業HR變身主播,帶崗現身直播間。求職者在線一鍵投遞簡歷,并與企業線上暢聊,打造企業與求職者的全新互動平臺。企業“帶崗”、專家“引才”、互動答疑,再加上獨具特色的“面試直通卡”和小禮品,讓直播氣氛高潮不斷。首次直播帶崗線上招聘,短短一個半小時的直播,共吸引48.67萬人次上線觀看。包括“直播逛展”“直播秀案例”在內的一系列云端引才活動吸引超千萬人次觀看。
營造“近悅遠來”良好生態 為企業人才提供全鏈條全維度服務
完善人才服務體系是人才工作的關鍵一環,只有一流的服務才能吸引、留住一流的人才。
去年以來,我市積極走訪企業,解讀最新人才政策,幫助企業解決人才認定、人才落戶、人才住房等方面的難題。
點觸科技是一家新經濟領域企業,市委人才辦在走訪企業過程中,了解到企業面臨技術人才缺口的問題,便邀請點觸科技赴廈大參加就業政策宣講。在這次活動中,點觸科技現場就收到23份求職簡歷,并有多位畢業生成功入職,幫助企業解決了人才緊缺的燃眉之急。泡游網絡是由29歲的青年“雙百”創業人才黃綠創辦的企業,短短幾年就發展成為思明區納稅大戶,疫情防控期間企業業績逆勢上漲,產品廣受海內外年輕人歡迎。走訪過程中,市委人才辦了解到黃綠還是廈門理工學院畢業的本土優秀畢業生代表,積極推薦黃綠擔任廈門市共青團第十五屆青聯委員,讓他為本地青年創業人才代言,泡游網絡的HR還走進“人才登鷺C位無限”直播間,開辟了線上攬才新通道。
不斷優化服務體系,讓人才服務更加精準務實、溫馨周到、便捷高效,打造“全鏈條、全維度”的人才服務工作品牌,是讓人才在廈深耕發展的最佳“后援”。
我市將“白鷺英才”服務體系升級并搬到線上,服務對象擴大,從原來可享受政策的1010位高層次人才,擴展至全市“白鷺英才”體系內的領軍型人才、緊缺型骨干人才等,惠及人數增至3000多人。服務項目增加到39項,出入境、社保、公積金、海關通關、免費游覽市政園林景區等公共服務事項,全部升級拓展為普惠性措施。
此外,我市為“群鷺興廈”政策體系專門制作了政策查詢小程序,人才登錄“廈門市高層次人才”微信公眾號,通過“人才政策查詢”功能,就能了解自己可以申請認定哪類人才、知曉優惠政策。我市將人才服務植入手機、裝入口袋,實現人才交通“一碼暢行”、人才發展“一鍵無憂”、人才生活“一幫到底”。
就業是最關鍵的民生,人才是最硬核的資源。為了更好地服務畢業生人才,我市組織開展“畢業生訓練營”活動,邀請資深人力資源團隊為大學畢業生授課,培養大學生職業化心態和提升職業競爭力。在活動中,還帶領大學生觀摩九牧、元初、七匹狼等企業,體驗職場環境,邀請用人企業現場參與模擬面試,促進企業和大學生面對面碰撞出火花。
華廈學院物流工程專業應屆畢業生李昱楓饒有興趣地參加了“畢業生訓練營”活動,整整5天培訓、40節課,他一節都沒落下。“我覺得這些課程對畢業生特別適用,讓我對自己的擇業方向有了更明確的認識。”李昱楓說。
從以資引才到以才引資 激勵人才發揮作用構筑人才集聚高地
海辰新能源科技是火炬高新區引進的重點招商項目,項目落地離不開人才要素的支撐。海辰集團落戶廈門時,提出了新能源材料領域領軍人才短缺的問題,針對企業的引才需求,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依托靈活的引才育才機制,為海辰集團等新材料產業企業專門引進了日本東京大學特任研究員孫丹博士及其團隊,“科研院所人才團隊+產研轉化服務企業”的組合,解決了海辰集團落戶廈門的關鍵一環,實現了“以才引才、以才引資”的跨越。未來海辰集團將在廈投資建設三條磷酸鐵鋰電池生產線,達產后項目年產值將突破百億元,將大大助力我市新能源產業提質擴容。
匯盛生物總經理陳禮毅長期深耕乳品領域,作為同安區“招才大使”,他積極幫助同安區有關部門對接伊利、蒙牛、圣牧等乳品企業,爭取項目落地。廈門稿定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設計總監王晶2016年從深圳來廈后,獲評廈門市青年“雙百”人才,他幾乎把深圳的核心業務團隊都引到廈門,目前企業的許多技術骨干都來自百度、騰訊等互聯網企業,“下次廈門去深圳攬才,我可以繼續幫忙吆喝!”王晶說。
從以資引才到以才引資、以才引才,這樣的故事在鷺島不斷精彩上演。我市構建起“引進人才-留住人才-人才反哺”的發展格局。
“來了就是廈門人!”不少留廈人才接起引薦人才來廈的“接力棒”,把技術團隊引到廈門,構筑起人才集聚新高地。濟濟英才筑夢鷺島,以奮斗的姿態篤定前行,書寫新的精彩。
東風浩蕩滿眼春。沐浴著2021年的陽光,一幅才聚鷺島、群鷺興廈的動人畫卷正徐徐打開。站在新的起點上,廈門將堅持渴求人才的初心,堅定廣納人才的信念,堅守服務人才的承諾,集合各方智慧力量,助燃人才創新創業激情,讓更多“千里馬”在廈門競相奔騰。
數字
2020年,我市依托“雙百計劃”“海納百川”各子計劃以及省級以上人才計劃,集聚高端人才626名。率先全省出臺實施柔性引才專項激勵政策,全年柔性引進各類人才8089名。新增廈門本地高校本科生留廈就業即可申請享受1萬元補貼等政策,扶持力度全國領先,全年引進畢業生6178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