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撿拾道路兩旁、草叢中的垃圾。
志愿者宣傳垃圾不落地。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林桂楨、通訊員許啟明、江智輝;圖:廈門日報記者吳爾婷)昨天上午,集美區四套班子領導和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以及學生、居民志愿者共同環杏林灣健步行,一路清理海岸周邊垃圾,傳播綠色生活和文明理念。與此同時,潔凈家園活動也在集美區各鎮街和村居鋪開,大家一起用雙手扮靚家園。
為進一步鞏固深化全國文明城市、省級文明城區創建成果,集美區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基層群眾開展“快樂健步走文明齊動手”潔凈家園活動,推動集美建設高素質高顏值跨島發展最美新市區,助力我市在更高水平上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活躍的“紅馬甲”帶動居民加入活動
杏林灣畔草木如織,春風拂面。昨日上午,集美區干部職工和志愿者穿上紅馬甲,從園博苑的圓融橋出發,沿著環杏林灣步道健步行至集美新城。一路上,大家隨手撿拾起隱藏在道路兩旁、草叢中的煙頭、塑料、廢紙等垃圾,勸導不文明行為。
“既鍛煉了身體,又潔凈了家園!”大家精神抖擻,紛紛點贊說,本次活動將健身與文明理念相融合,十分有意義。
據了解,本次活動地點位于集美“最靚風景線”的核心區域,沿途風光宜人,四周居民區環繞,容易形成示范效應。一些正在散步的居民被紅馬甲的正能量感動,也加入到活動中來。
集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戴勁竺表示,區領導和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和市民群眾積極參與“快樂健步走文明齊動手”潔凈家園活動,有助于形成快樂健身、文明進步的良好社會風尚。同時進一步提振廣大干部群眾的精氣神,以“電量滿格”的狀態投身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廈門是全國文明城市,環境優美、和諧宜居。我們的美麗家園要大家一起守護。”集美區稅務局副局長陳建華說,集美稅務作為省級文明單位,更要發動單位干部職工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常態化開展“快樂健步走文明齊動手”潔凈家園活動,為美麗廈門貢獻一份力量。
本次活動吸引了集美轄區眾多文明單位的職工積極參與,以實際行動扮靚家園,擦亮城市的文明底色,并結合本職工作,增強了對文明創建工作的認識。
來自集美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陳振煌,本身就是一名“市容守護者”。在本次潔凈家園活動中,他發現看似干凈無比的環灣步道兩側、草叢中還是存在些許煙頭等垃圾。“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在市容管理工作中,我將進一步加強垃圾分類執法檢查,為文明創建工作出力。”陳振煌說。
發動廣大志愿者共同守護美麗家園
3月是學雷鋒活動月。集美區借此契機,引導包括居民和學生在內的廣大志愿者群體,積極動起手來,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潔凈家園。
“這個活動非常好。我們平時就經常在杏林灣畔散步休閑,順手清理垃圾,不僅保護環境,還能讓我們的家更宜居。”洪心心是園博社區的居民,前天聽說有潔凈家園的活動,就拉上了幾個鄰居主動報名參與。
洪心心是一名資深志愿者,經常到社區圖書館、健身房和薩克斯俱樂部義務幫忙,在小區里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號召力。她說,以后要號召更多居民一起來健步行、隨手潔凈家園。
作為著名文教區,集美區發揮高校眾多的優勢,發展了數量龐大的學生志愿者。近年來,大學生更是成為文明創建的一支生力軍。“我來廈門半年了,這是一座漂亮而清新的城市,廈門人也很文明禮讓。作為集大的學生,我也是廈門的一分子,應該為守護城市顏值用心、出力。”集美大學財經學院學生蘭慧琳說,她回去后將呼吁身邊的同學一起參與這樣的活動。
在行動中“挑骨頭”發現問題推動解決
昨天上午的活動結束后,大家發現,垃圾袋里最多的就是煙頭,而紙皮、塑料瓶等垃圾比較少。
“這些煙頭藏在道路旁、草叢中,平時很難發現,部分煙民的文明素養還有待提高。”集美區委文明辦工作人員表示,接下來將有針對性地舉辦活動,倡導居民文明吸煙,共同守護家園環境衛生。
本次活動不是“走過場”和“一陣風”,集美區以問題為導向,在行動中“挑骨頭”,尋找文明創建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市容頑疾,并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系列配套活動,推動問題的解決。
接下來,集美區將結合轄區實際,在各鎮街和各文明單位逐步推開“快樂健步走文明齊動手”潔凈家園活動;同時依托集美·誠毅志愿者聯盟、社區書院和鎮街的志愿服務資源,提高活動的覆蓋面;此外,在微博上發起“垃圾分類挑戰”等熱門話題,借助網絡推動活動開展,增強活動的實效。
鏈接
守護家園環境集美有好“底子”
在集美,時常可以看到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開展敬老愛老、鄰里互助、文明勸導等服務。可以說,互幫互助、志愿服務已成為集美人的共識。
近年來,集美區大力弘揚嘉庚精神和志愿精神,已形成一個總基地、12個志愿服務驛站的“1+12”服務陣地格局。集美區將充分發揮集美·誠毅志愿者聯盟的作用,整合轄區志愿資源,推動鎮街和各文明單位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開展“快樂健步走文明齊動手”潔凈家園活動。
扮靚城區顏值,此前集美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對于治理各類市容問題,集美區設立“巡查督辦微信群”,形成實地巡查、在線督辦、責任單位線下整改、即時反饋的動態管理機制;組建文明創建暗訪團展開暗訪,在媒體上開設文明專刊,曝光文明暗訪和“回頭看”中的問題,督促各責任單位整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