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 吳斯婷
廈門網-廈門商報訊 目前我市已發現溫泉點12處,一些優質溫泉資源還沒得到開發,溫泉水白白流失了。民建廈門市委建議,廈門可申請中國溫泉之都,將溫泉產業作為廈門先導產業重點培育。
他們在調研中發現,我市溫泉資源儲量豐富、品質優良、類型多樣、點多面廣。對我市島內外一體化建設、統籌城鄉發展,是不可多得的撬動點之一。
開發溫泉應提上日程
據介紹,我市已發現溫泉點達12處,溫泉水溫都在40℃以上,其中杏林灣溫泉最高溫度達到93℃。這些溫泉水富含硅、氟、氡等數十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
民建廈門市委了解到,在2006年以前,僅有海滄區東孚鎮湯岸溫泉點、同安區汀溪鎮坤澤洋溫泉點取得溫泉礦權,并就地投資興建溫泉項目。湖里區五緣灣溫泉點雖取得溫泉采礦權,但一直未開發。
2006年以后,市政府主導開展了全市地下熱水資源調查來摸清溫泉家底,市政府還在集美區杏林灣試點,由相關部門制定杏林灣片區溫泉開發利用專項規劃,建設溫泉供應站,配套周邊的園博灣溫泉酒店、杏博灣天沐溫泉浴場、駿豪溫泉酒店以及新景地溫泉酒店等多個項目。
目前,我市還有相當部分優質溫泉資源還沒得到有效開發,如新店鎮東山、新圩鎮云頭等溫泉點,每天還在流失大量的溫泉水。
“全面統籌開發溫泉資源,應提上議事日程。”民建廈門市委認為。
發展溫泉酒店浴場
民建廈門市委了解到,目前,廣東、云南、北京、陜西、四川、河北、重慶、海南、廣西、貴州、湖南、江西等10多個省市先后將溫泉產業作為當地經濟的先導型產業進行開發建設,成效顯著。
我市溫泉儲量豐富,可發展觀光度假、商務度假、會議度假的溫泉產業,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
因此,我市可抓住島內外一體化建設發展和溫泉產業在廈門剛剛起步的契機,以溫泉產業帶動廈門旅游休閑、商業地產等行業的全面發展。
他們認為,首先應由政府主導,對溫泉點及其周邊土地的合理開發利用做出長遠發展規劃,因地制宜發展溫泉浴場、溫泉酒店、溫泉休閑養生場所、溫泉地產等項目,避免盲目開發。
應該根據各溫泉點的資源現狀等,制定合理的溫泉水開采控制總體規模,合理引導項目用地規模、投資類型等。
在政策上應該加大扶持力度。可以參考重慶溫泉產業發展政策,在溫泉資源的勘探與開發、土地供應、項目管理、稅費征收,金融等方面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在溫泉資源管理、項目用地調控方面,完善相關法規和規章。同時,還可以由市財政統籌安排溫泉專項發展資金,支持溫泉資源開發的相關工作。
民建廈門市委認為,廈門可以申報“中國溫泉之都”,把溫泉文章做好,用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眼光,來高位謀劃廈門溫泉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