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冬)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這是我們黨在新時期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體制機制的重大改革創新。作為地方黨委,如何落實好主體責任,是一個重要課題。近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蒙徽接受了福建電視臺記者的專訪,介紹了廈門在落實黨委主體責任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王蒙徽介紹說,去年以來,全市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的問題119起,對124人進行了處理,其中19人受到黨政紀處分,有力發揮了教育和震懾作用。同時,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今年上半年,共查處各類違紀案件124件,涉及黨員113人,涉及監察對象42人;查處處級以上干部案件14件14人,同比上升40%。
這些數字背后,凸顯出廈門落實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的高度自覺和不斷深化。王蒙徽指出,去年以來,我市著力增強各級領導班子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牢固樹立“不抓黨風廉政建設就是失職”的意識,增強落實主體責任的行動自覺。市委專門出臺細化各級領導班子主體責任的實施意見,促進落實主體責任的規范化和長效化。同時,黨政主要領導帶頭履行第一責任,大力支持執紀執法機關依紀依法地履行職責,持續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
落實八項規定、堅決糾治“四風”,是履行黨委主體責任的突出重點。王蒙徽指出,廈門市委堅持以身作則,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落實八項規定、弘揚優良作風與建設美麗廈門緊密結合起來,著力立規矩、建制度、抓落實、求實效,有效地促進作風好轉。
在機關效能建設方面,我市將整治“庸作為”作為突出重點。市委多次強調:“要像治貪一樣治庸。”對此,王蒙徽指出,“庸作為”是廈門機關作風的一個突出問題,群眾對此反映非常強烈。為此,廈門開展了“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專項整治活動,并從制度創新、優化服務等方面加強對“庸作為”的整治和問責。如今年1月1日開始推進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就有效提高了監管水平和激發了市場活力,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新增的商事登記主體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