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網訊 據海峽導報報道 職工該拿多少工資,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如何安排,保險怎樣繳納,福利如何發放,企業要給職工創造什么樣的工作環境……以前,這些都是企業一方說了算,不過,廈門創業園卻打破了這一慣例,在全市工業園區中率先“吃螃蟹”,組織企業、職工雙方坐下來友好協商,制定出區域性集體合同和區域性工資集體合同,為職工權益上了一把“安全鎖”。
企業和職工代表面對面協商
昨天上午,廈門創業園召開首屆一次職工代表大會,企業和職工代表齊聚一堂,職工代表對《創業園集體合同(草案)》、《創業園工資集體合同(草案)》進行了審議,并全票表決通過。
這也是廈門工業園區首份由勞資雙方協商簽訂的集體合同和集體工資合同。導報記者注意到,這份合同涵蓋職工的勞動報酬、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保險福利、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特殊利益保護等多個方面。
集體合同明確,職工工資包括基本工資、崗位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等,其中,基本工資不得低于1500元/月,略高于廈門現行的全市最低工資標準,被譽為是行業內的一大進步。
據了解,上述區域性集體合同由開發區工會與企業簽訂,接下來職工還將與企業簽訂個人合同。
集體協商將在全市企業推廣
廈門創業園園區現有181家企業、6000多名員工,其中相當部分是小微企業。以前,園區職工的工資待遇、保險福利等多數是由企業一方說了算,為提高職工積極性,增強企業凝聚力,經過3個多月的籌備,園區內企業和職工分別派出代表,面對面坐下來對各項權益保障進行協商。“區域性集體合同的簽訂,相當于為職工權益提供了最低保障,個人合同所簽訂的各項待遇不能低于集體合同中的約定?!睆B門市開發區、電子信息工會工委主任文建軍表示,廈門有大量的工業園區,隨著廈門創業園區域性集體合同的成功簽訂,接下來,這一經驗還將在各個工業園區廣泛推廣。
按照廈門市的計劃,今明兩年內,全市各類企業要普遍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已建工會的企業要普遍簽訂集體合同,促進企業建立健全工資分配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提高企業職工尤其是一線職工工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