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神七”遨游太空的魚卵,北京奧運會食品“安檢”新星,高交會上鐵錘砸不破的眼鏡片……您知道這些神奇的產品來自哪里?
答案是:廈門創業園。
這個被譽為海西最具規模、最有創新活力的科技企業孵化集群,被創業者形象地喻為孵化“金蛋”的地方。最新統計數字表明,目前廈門創業園在孵企業400多家,另有200多家企業化蛹為蝶,振翅飛出園區,其中80多家企業已購地建廠或添置新場所,翔舞在廈門特區更為廣闊的創業舞臺。這些企業中,有7家年產值超億元,80多家年產值超千萬元。不僅如此,還有一家企業在新加坡主板上市,另有多家正爭取在中小板及創業板上市。
濃情·搖籃
廈門創業園孵化面積12年由4500平方米擴至17萬平方米
所謂孵化器,通俗地說,就是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的“搖籃”。換言之,就是把進入園區的留學人員及其他創業者的科研成果,從成長能力比較弱的“卵”,轉化為有生命力的“幼雛”,把創業者培育為高新技術企業家,把他們的科研成果轉化為高新技術產品。短短12年,廈門創業園的孵化面積已由最初的4500平方米,擴大到17萬平方米,其專業孵化園區特色鮮明,包括高新技術創業中心、留學人員創業園、臺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以及光電子孵化器。孵化面積達13.2萬平方米的火炬東部孵化園目前正在建設中,預計2009年底即可投入試用。
生產柔性電路印制板的弘信電子,可算是創業園已畢業企業中的“佼佼者”。2003年在創業園落戶,3年后成功畢業,當年產值達到5200萬元。飛出創業園的弘信電子,先是遷到自己購買的火炬(翔安)產業區廠房進行二期擴產,兩年后又斥巨資建設三期技術研發和生產基地。弘信電子先后獲得“中國成長型中小企業百強”、“國家第二批創新型試點企業”等稱號,2008年,公司實現銷售總額突破1億元。盡管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弘信電子依舊產銷大幅增長。
“激情孵化夢想、創新成就未來”,由火炬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孫大海提出的這一滿懷激情的創業口號,高高懸掛在創業園辦公大樓內。園區激蕩著濃郁的創業激情,涌動著勃發的創新活力。不僅是弘信電子這樣的畢業企業,敏訊、集芯、三維絲、乾照光電、宇電等一大批在孵的高科技中小企業同樣逆勢飛揚,顯示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為廈門經濟發展增添了喜人的亮色。以敏訊為例,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公司不僅產銷兩旺,還加快謀劃上市。據悉,公司有望成為廈門創業園繼三達膜公司后孵化出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激情·領舞
廈門創業園涌現一批具有較強行業影響力和產業競爭力高科技企業
在金融危機中,科技和創新對于抵風險和抗應變的巨大作用,在廈門創業園得以生動的詮釋。分管創業園的孫大海認為,廈門創業園多數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技術創新水平高,產業化前景好。因其技術和知識產權的獨占性,使得他們的產品和市場同樣具有獨占性,市場競爭力較強。這也是園區內許多企業逆勢飛揚的重要原因。
目前,廈門創業園已逐步形成電子信息、光電、生物醫藥、節能環保與資源再利用等優勢產業,涌現出一批在廈門乃至全國具有較強行業影響力和產業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成為“領舞創新”的重要力量。據統計,400多家在孵企業,2008年申請專利超過300項,已批準的發明專利就有50多項。在全國600多個孵化器中,廈門創業園各項經濟指標均名列前茅。
傾情·服務
科技部評選出的首批39位火炬創業導師,廈門創業園就占了4位
創業,創新。許多懷抱創業夢想的創業者,在廈門創業園這片熱土上,夢想起航,夢想成真。在科技部評選出的首批39位火炬創業導師中,來自廈門創業園的就有4位。“非常懷念廈門創業園的創業環境和創業氛圍。”不久前剛飛出創業園的斯坦道生物公司總經理湯新華如是說。據悉,近5年來,斯坦道每年銷售額平均增長超過200%,其研發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儀器,成為北京奧運會食品“安檢”的新星。
“園區走出成功企業和企業家是孵化器最大的成功!”廈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主任施立華認為,廈門創業園不僅擁有優越的政策環境和創新平臺,更重要的是,這里已經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促進孵化的服務支撐體系,涵蓋資金支持、投融資、公共科技平臺、人才中介、經營培訓、專利申請、技術合同認定以及品牌推廣等領域。
來源:廈門市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