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 (記者 劉艷)作為一名“老統計”,這些年來,孫延風的工作一直與數字打交道。日前,他被正式任命為廈門市統計局局長。前日下午,他接受了本報記者獨家專訪,解析了GDP、CPI、居民收入等統計數據的出爐過程。他表示:“我們將通過改進統計手段提高工作效能,打造科學統一規范的統計調查數據生產流程,打造透明統計,構建服務統計。”
CPI數據:
在廈試點“電子采價”
記者:從一季度情況來看,廈門物價水平呈什么樣的趨勢?
孫延風:1月份廈門的CPI(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漲幅為3.6%,2月份為4.1%,1-2月累計3.9%,比全國平均水平略低。3月份的CPI數據還沒有出來,但主要受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可能會有所上升。
記者:今年CPI的統計權數發生了變化,調整后是否會影響價格漲幅?有人說新統計方法拉低了CPI。
孫延風:按照國家統計制度,CPI統計權數每5年根據居民消費結構變化進行一次調整。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國家統計局對指數計算權重進行正常調整,更能切合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的真實情況,以準確反映物價走勢。
記者:廈門的CPI數據如何出爐?
孫延風:統計部門通過數千種規格品價格調查數據計算CPI指數。我們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根據廈門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僅食品方面,農貿市場調查的規格品就有600多項。我們的調查人員嚴格按照“定時、定人、定點、定規格”開展調查,以確保數據的科學性和可比性。
從今年起,國家在50個城市試點“電子采價”,廈門是試點城市之一。使用國家統計局統一配發的“電子采價器”采集規格品價格,通過CPI數據智能采集系統直接將數據傳送到國家統計局,確保源頭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
居民收入調查:
樣本增至500戶
記者:每次統計部門發布居民收入數據,總有一些市民反映收入與他們的實際情況不符,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
孫延風:反映居民收入水平主要有兩個指標,一個是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這反映的是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的勞動收入;一個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城鎮居民家庭可以支配的收入,包括人均工薪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等。這兩個指標數據反映的是平均水平。
為了提高居民家庭收支調查樣本的代表性,去年,我們開展大規模的居民家庭的摸底調查,按國家統計局規定的抽樣調查方案從中選取500戶有代表性的家庭進行統計調查。這500戶家庭要建立收支臺賬,每天要記賬,我們的調查員每月入戶2次,對記賬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并收集居民家庭收支數據。希望通過廈門日報,呼吁市民能夠積極配合調查工作。居民家庭收支調查數據是政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決策參考依據。
GDP統計:
核算方法實行“下算一級”
記者:GDP數據是如何統計出來的?
孫延風:GDP反映的是全社會的最終勞動成果,它是通過對社會各部門的增加值進行科學測算得到的,不是將各種數據進行簡單的匯總。我國積極推進統計制度方法改革,現在實行的是“下算一級”核算方法,即國家核算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級的GDP總量和增速,省一級則核算地市一級的GDP總量和增速。廈門率先建立并實現了企業的網上直報系統,企業在網上直報數據,在源頭上確保了數據的真實性,走在了全國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