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省專利申請的代理率為57.89%,在全國排在第20位。
“這意味著在全省的專利申請中,42.11%是通過個人或沒有資質的機構申請的。由此可見,我省專利代理人缺口大。”福建省專利代理人協會會長、廈門市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雁翔說。
近兩年,我省專利申請受理數量以20%-30%的速度增長,而專利代理人數量增長不到10%。這已成為制約專利代理行業和專利事業發展的瓶頸。
代理人,缺
“跑企業,理解他們的科技內容,分析技術是否具有獨創性,再寫成專利文件,遞交國家知識產權部門審查。”福州智理專利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丁秀麗向記者描述了專利代理人的業務。
根據國家規定,持有專利代理人資格證、執業證的,才是真正的專利代理人。智理公司有6名執業代理人,去年平均每人代理100件,平均每3天就要寫一份專利申請文件。“照此速度,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代理還可按時完成,但發明專利代理就很緊張。”丁秀麗說。
目前,全國共有專利代理機構946家,執業專利代理人8486人,平均一家機構9人;我省共有專利代理機構18家,執業專利代理人101人,平均一家機構不到6人。相對全省每年數以萬計的專利申請量,我省專利代理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按規定,至少需要3名持有雙證的專利代理人,才能共同出資發起開辦專利代理機構。由于全省專利代理人極為有限,大家只好互挖墻腳。”泉州市文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經理陳雪瑩說。
除執業專利代理人員儲備不足,還存在代理機構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省知識產權局政策法規處處長薛炳新說,我省18家專利代理機構中,經營額在200萬元以上的僅5家。18家機構集中分布在福廈泉,山區基本沒有。
專業人才,更缺
近年來,星網銳捷公司每年的專利申請量都在200件左右,20%的專利申請文件由公司人員完成,80%由代理機構完成,而這80%中,一半以上由省外機構代理。
為什么要舍近求遠?
“主要是考慮申請的成功率。”公司研發部主任田中敏說,從成果到專利,需要專利代理的二次創造,專利代理人只有提供高水平的專業化服務,才能將科技創新成果轉換成自主知識產權。“如網絡方面的專利申請,要求代理人精通網絡,這類專業人才在福建很難找到。”
福州京華專利事務所負責人王鋒說,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自動化、電子通信網絡等行業的專利申請數量猛增,事務所接受的專利代理隨之增多,但相關人才在福州很難招到。
“隨著專利預警分析、企業專利戰略、國際專利訴訟等新型需求不斷涌現,我省高端專利人才匱乏的局面更加凸顯。”李雁翔說。就廈門市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而言,涉外專利代理比重逐年增加,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除了專利代理實務、英語等基本功外,專利代理人還需要掌握法學、第二外語等。
福州、泉州、廈門等地多家專利代理機構普遍反映,專業人才缺乏、代理人知識結構欠缺,導致代理機構能力不足,這已成為代理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缺口,怎么補
隨著《福建省專利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3-2015年)》實施,今年上半年,全省專利申請受理量同比增長43.92%。
“這對專利代理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黃平表示,下一步將著重發展壯大代理機構,打造擁有精兵強將的代理隊伍。
為此,省知識產權局日前印發了《福建省促進專利代理行業發展的意見(暫行)》,對培育專利代理機構、培養專利代理人才、提升專利代理執業水平、規范專利代理市場秩序等方面,提出具體辦法和優惠政策。
為補代理人之缺,《意見》指出,要加大對專利代理人執業培訓和實務技能培訓的力度,通過業務培訓、研討、座談會等形式,提升專利代理機構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組織優秀專利代理人才赴境外進修培訓;大力引進高學歷、外語好的年輕專利代理人才。
“《意見》鼓勵專利代理機構參與入園進企專項行動,這對南平特別有意義。”南平市知識產權局局長范紀李說,“南平目前還沒有一家專利代理機構,一些企業不知道哪些研發成果可申報專利。邀請專利代理機構入園進企,可幫助企業挖掘專利資源,提供專利申請代理、專利信息分析等服務。”目前,已有2家代理機構應邀參與活動。
此外,《福建省專利促進與保護條例》也正在抓緊修訂。據悉,修正案有望給予專利中介服務機構一定的稅收優惠,并填補以往我省對非法從事專利代理服務的機構無懲罰措施的空白,增加通過行業協會建立健全專利代理行業自律機制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