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區育秀社區居民正在仔細觀看文明宣傳內容。(廈門日報記者 張江毅 攝)
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趙張昀 盧琛 (除署名外)) 良好的社區環境、文明的用餐方式,彰顯著城市的文明風尚,浸潤著市民的幸福生活,也助力廈門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近日,由市委文明辦與本報聯合組建的“文明創建暗訪團”(以下簡稱“暗訪團”),對全市六區的十余個社區及周邊背街小巷開展暗訪。
今年以來,我市持續深入開展文明餐桌行動,嚴守規定安全用餐、推行分餐健康用餐、光盤行動節儉用餐、拒絕野味綠色用餐,踐行健康、衛生、文明的用餐方式,以“小餐桌”帶動大文明。此次暗訪,不僅關注社區小區文明創建氛圍、背街小巷環境及市政設施、市民文明行為等,還對背街小巷的中小型餐館進行暗訪,觀察文明餐桌氛圍及落實情況。
總體來看,多數社區、小區及周邊背街小巷的衛生環境較好,文明創建氛圍比較濃厚,但部分區域還存在雜物、垃圾隨意堆積、丟棄以及“門前三包”落實不到位、停車不規范等問題。此外,暗訪團注意到大部分中小型餐館在使用公共餐具、推行分餐制、拒絕野味等方面落實較好,但仍有少部分餐館文明餐桌宣傳氛圍不夠濃厚,需要進一步提升。
【社區小區】
文明創建氛圍濃厚 個別薄弱環節需注意
集美區嘉庚路上,街邊圍墻上文明公益宣傳隨處可見。
海滄區滄虹路附近垃圾分類回收點規范整潔
翔安區新興路人車分流、停車規范、交通有序。
思明區龍虎山路背街小巷和小區存在衛生死角。(市委文明辦供圖)
8月21日至24日,暗訪團對全市十余個社區、小區開展走訪。大部分社區設施完善,垃圾分類宣傳到位、實施有力,整體環境干凈整潔,文明創建宣傳氛圍濃厚。
社區、小區的公益廣告宣傳普遍顯眼。在海滄區的亞橋花園小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愛未成年人、垃圾分類、文明餐桌、消防安全等公益廣告宣傳內容豐富;海達社區附近街面,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等標語張貼醒目;海虹社區居委會的宣傳欄、各類海報做得大氣奪目;翔安區新興路上“做文明市民,創文明城市”的大幅宣傳廣告大氣美觀,文明用語、文明禮儀和道德規范等宣傳規范全面。
公益宣傳和志愿服務扮靚社區。在集美區嘉庚路,電箱等“城市家具”上繪有美麗圖畫,街邊圍墻上文明公益、關愛未成年人等宣傳廣告隨處可見。曾營社區街邊店鋪經營規范,未發現跨店經營現象。走訪過程中,暗訪團不時看到穿著紅色馬甲的社區志愿者走街串巷,拿著工具撿拾地上垃圾,開展文明宣傳。在榮景小區,暗訪團注意到出入小區的居民自覺佩戴口罩,小區內垃圾分類標識清楚顯眼,分類投放精準。杏花苑小區周邊商鋪規范經營,居民文明出行,自覺進行垃圾分類。
不少小區的環境,給暗訪團帶來有序、整潔的深刻印象。湖里區的江頭南里小區已有一定年限,但公共設施養護如新,小區內整體環境干凈整潔,居民外出遛犬時都為犬只拴上牽引繩。在湖邊花園小區內,垃圾分類投放點設置規范,居民自覺將垃圾分類后再定時定點投放,垃圾桶旁也沒有留下異味、污漬或遺漏的垃圾。海滄區亞橋花園內,機動車按線停放,自行車、電動車也在規定區域分門別類整齊排開,垃圾分類回收點醒目,垃圾分類桶干凈無異味,大件垃圾清運及時。
部分社區周邊的交通秩序明顯改善。翔安區新興路等主干道上人車各行其道,道路兩側設有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專用停車格,小汽車、自行車、摩托車等大部分能按格按線、順向停放;泰禾天街商場附近道路敞亮通暢,營運車輛即停即走。同安區陽翟路下班高峰期路上人來人往,但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遵守交規、各行其道,機動車、非機動車文明禮讓;三秀路上,交通秩序井然有序,街道干凈整潔,沿街店鋪規范經營,偶爾有市民將非機動車停到店鋪門口禁停位置,經勸導后也很快離開。
但仍有一些社區還存在薄弱環節,如龍虎山路的部分小區內,雜物、大件垃圾和廢棄自行車、共享單車,隨處丟棄堆積在小區樓道前、拐角處和綠化帶上,顯得十分雜亂無序;同安三秀社區和陽翟社區,公益廣告宣傳氛圍仍不夠濃厚,陽翟路兩側店鋪跨店經營,流動攤販占道的問題較為突出。
【背街小巷】
總體環境明顯改善 車輛違停依然存在
集美區月臺路部分岔口處,數十根電線交疊纏繞,形成一張小型的電線“蛛網”。
作為以往較為薄弱的環節,背街小巷的總體情況在本輪暗訪中有了一定提升。湖里區金邊路衛生整潔,大小岔道衛生情況保持良好;江頭東路車輛整齊有序停放,草叢、花圃間沒有發現散落的煙頭、紙屑等垃圾。值得一提的是,翔安區永興路、朝新路等背街小巷,盡管道路較窄,但門前三包到位,人車同行順暢不受阻塞,街面環境衛生維護良好,雖然中小餐飲店眾多,但無論是統一管理的商場門店,還是背街小巷的小店,門前衛生都保持良好,自覺落實垃圾分類。
美中不足的是,背街小巷的車輛違規停放依然是各區普遍存在的問題。湖里區金邊路與金洪路之間的一條小路,地上沒有規劃停車位,但兩側違規停放了不少車輛,道路通行困難;江頭南路一帶,電動車無序停放和在人行道快速穿梭現象較為嚴重,造成人行道擁堵不暢。集美區岑東路上的一條小巷,不少車輛停放路面,不僅將道路“擠”成了單車道,還將右側墻上的公益宣傳廣告盡數遮擋。海滄區旭日海灣小區一期臨近濱湖東路的背街小巷,環境和秩序有待改善,不少機動車未按照停車線停放,反而在道路上擠作一團;電動小貨車、電動自行車等三三兩兩,占用機動車的停車位。同安區三秀北路道路兩旁,停放不少車輛,有的甚至橫停在小區側門的消防通道口,“消防通道禁止占用”幾個鮮艷的黃字,也被“壓”在車輪下。
個別小區,環境衛生、設施安全需提升改善。集美區岑東路一些角落里堆積建筑垃圾未及時清運。海滄區旭日海灣小區一期外的背街小巷,聚集多家廢品回收店、海鮮店,長期產生垃圾、雜物和污水,行人不得不繞道避讓。集美區月臺路的部分岔口處,數十根電線交疊纏繞,形成一張小型的電線“蛛網”,個別處有幾根斷裂的電線垂落下來,十分危險。
【文明餐桌】
多數店家自覺行動 普及程度參差不齊
湖里區江頭社區的不少餐館內,“節約糧食”的標語被貼在明顯處。
位于背街小巷的小餐館,既是城市煙火氣十足、深受居民熟悉喜愛的場所,也是宣傳和踐行文明餐桌行動的重要陣地。暗訪團對背街小巷里的餐飲店進行了暗訪,觀察發現部分中小餐館自覺實施文明餐桌行動的相關要求,但也有少部分中小餐館的文明餐桌宣傳不到位。
“這是公勺公筷,請您使用,吃火鍋、喝湯更安全衛生!”在思明區育秀社區的一間餐館內,食客點的菜一上桌,餐廳服務員便主動遞上了公用餐具,細心提醒食客使用,除了分餐制的菜品,餐館為每桌都配備了公勺公筷。蓮西社區的背街小巷有成片的中小型餐飲店,菜品也以分餐制為主,社區內多條道路上,都可見LED大屏、宣傳畫、KT板在宣傳“公筷公勺擺上桌,分餐進食好處多”“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等內容。臥龍西路的一間麻辣燙小店內,“倡導節約、不剩飯菜”等文明餐桌行動的公益宣傳貼在墻上的醒目位置,店內餐桌上也沒有殘留浪費的食物,另一間面館里,墻面不寬但張貼著多張公益宣傳海報,老板秦女士告訴暗訪團,一拿到新海報,她便會主動張貼,“現在倡導文明餐桌,我們當然要積極響應!”
海滄區滄虹路、滄翔路上的一些飲料、小吃店收銀處、用餐區等墻上都張貼了“食品安全你我共創,和諧健康大家共享”“公勺公筷、拒食野味”“文明用餐、節儉惜福”等標語。湖里區金湖社區的不少餐館內,“節約糧食”的標語被貼在桌面、墻面等明顯處,用餐時,服務人員也主動向食客提供公筷公勺。集美區岑東路等餐飲小店較多的街區,食物浪費現象較少,部分店鋪主動張貼文明餐桌宣傳標識,提醒市民節約用餐。
部分社區周邊的沿街餐飲店的文明餐桌宣傳提示比較欠缺。同安區三秀社區與陽翟社區范圍內的餐館雖規范經營、衛生良好,但部分小餐館內未張貼“文明用餐”“節儉惜福”等文明餐桌提示,除了湯類菜品,店家在提供其他菜品時,沒有主動提供公筷公勺。在翔安區新店社區和東興社區的餐飲店,暗訪團在隨機走訪中并未發現文明餐桌提示,有的店家表示,對此內容并不知情。
【措施】
減少浪費餐廳各有各招
●牡丹國際大酒店自助餐廳主任陳勛:
我們在自助餐廳的入口、餐桌、取餐臺上等顯眼處,放有“文明餐桌行動”“珍惜糧食”等牌子。每張餐桌上還有另一塊提示牌,寫明對浪費的食物進行額外收費:浪費150克以上,需額外加收50%餐費;浪費300克以上,需額外加收100%餐費。不過,被“罰款”的客人很少,當客人準備離開時,如果餐桌上還剩食物,我們會上前提醒。大部分客人也對此表示理解,并盡可能吃完剩下的食物,有的還會主動向服務員表達歉意、解釋原因。
●海底撈火鍋嘉禾路店店員周先生:
我們一直倡導文明用餐,比如為食客配備公勺公筷,提醒他們自覺使用;店內菜品分量有整份與半份可選,有時候客人想吃的菜品較多,我們會先建議他們點半份;另外,我們對食物的量做到心中有數,及時向顧客提出消費建議,如兩個女性食客,一般建議不超過6份配菜。所以總體而言,浪費大量菜品的情況在我們餐廳很少見。
【聲音】
●思明區希望社區志愿者
葉小姐:
近一個月來,我們開展了多輪潔凈家園活動,深入社區,踏足各類場所,發現并清理衛生死角。每次參與活動,都能吸引來大小市民的稱贊,這讓我們志愿服務隊伍非常榮幸,不僅助力廈門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也讓講文明美家園、講衛生愛健康的理念更加深入每個市民的心中。
●同安居民陳小姐:
每天上下班,我都會騎電動車路過陽翟路,過馬路時,雖然機動車都會主動禮讓,讓行人和非機動車先過,但沿路常有商家、小販將商品擺到路邊,占用道路。在上下班的人流高峰期,經常發生擁堵的情況,希望商家們能提高門前三包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