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 廈門日報(記者 應潔 通訊員 劉德英) 集美,被譽為“集天下大美”之地,這里是文化底蘊深厚的百年學村,也是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新城。在“美麗廈門”的大框架下,集美怎么進一步展現美的實力、挖掘美的潛力?如何通過科學發展變得更美?
    上周五的集美區委常委會,就以研究“美麗集美”建設作為主要議題,緊扣美麗廈門 “兩個百年”愿景、“五個城市”發展目標,探討具有“集美特色”的發展思路。區“十大行動”工作小組分別就產業升級、機制創新等十個方面提出初步行動方案,引發熱烈討論。
    集思廣益,謀定后動。早在本月中旬,為貫徹實施美麗廈門戰略規劃,集美區委就認真學習貫徹有關精神,籌備成立集美區“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辦公室,并確立了十個工作小組,對應市里提出的“十大行動計劃”,推進各項工作開展。一個多星期以來,各小組積極行動,根據集美發展實際,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初步方案。
    比如,在產業升級方面,集美提出調整優化現有主體功能區的行業結構,培育汽車機械裝備、輕紡服裝產業鏈及電子元器件、軟件信息產業集群。
    機制創新方面,將重點加快行政運行、招商引資、項目推進、財政稅收、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機制創新,為集美轉型提升提供機制活力和制度紅利。
    生態優美行動小組提出實施生態功能區、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加大海域清淤、水體污染及空氣污染整治,推動環杏林灣、雙龍潭至坂頭水庫等綠道慢行道項目建設。
    文化提升小組提出,集美要以嘉庚精神為引領,突出“嘉庚文化、閩南文化、僑鄉文化”,打造獨具魅力的文化強區。其他幾個小組也分別就行動內容制定了具體工作目標和行動策略。
    一個個扎實而具體的行動,將造就集美的“美麗未來”。會議要求,在認真學習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的基礎上,各小組要進一步調查研究、細化方案,扎實抓好具體的活動載體。
    “締造美麗集美,為了群眾,也要依靠群眾。”會議強調,要把各項行動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密融合,讓老百姓參與到建設美麗集美的進程中,做到“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成果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