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9月3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美麗的廈門,美在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更美在鷺島各族兒女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攜手相助、同心筑夢,積極參加“愛心廈門”建設,用善與美托舉起城市文明新高度,不斷鞏固民族大團結。
每年9月,廈門都會在全市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今年是第十三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各區按照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市民宗局統一部署,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多層次多領域多樣化開展以“同舟共濟 守望相助 團結奮斗”為主題的宣傳月活動,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不斷增強“五個認同”,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良好局面。
思明區
體驗本土文化 繪出美好祝福
9月26日上午,長青社區筼筜慎思小公園里人頭攢動,思明區第十三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廣場活動在這里熱鬧舉行。當天,全國人大民委調研組一行也來到活動現場,與社區各族群眾歡聚在一起,對社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進行調研和指導。
全國人大民委調研組參觀思明區長青社區宣傳活動。
廣場一側的舞臺上,社區各族青少年用筆繪出他們心中對民族團結的美好祝福。另一側則是游園闖關項目,包括套住“幸福”、超級保齡球、定點投壺、貼鼻子等小游戲,闖關成功獲得2次博餅機會,讓少數民族居民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體驗本土的博餅文化。“同心圓”“蘿卜蹲”“抓烏龜”等活動,通過彼此的互動,進一步增進了各族群眾的感情。
現場還開設了法治宣傳教育和民族政策宣傳展位、少數民族服裝展示區、“黨建引領聚民心 民族團結一家親”宣傳展板等。
轄內愛心單位也來到現場,開展義賣、義診、義剪。馬爾龍新疆飯莊將義賣善款全部捐出用于幫助社區困難家庭。來自新疆伊犁的樊妮娜剛到廈門兩個月,在馬爾龍新疆飯莊做實習生,第一次參加此類活動,她特別興奮,“大家就如同家人一般。”
除了長青社區,思明區還先后在禾祥西、龍頭等社區舉辦廣場宣傳活動,處處洋溢著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氛圍。作為一個多民族散居、同時也是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相對集中的城區,思明區在每個街道各培育一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以構建互嵌式社區為抓手,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深入。
湖里區
民歌民樂民族舞 民族團結一家親
得知湖里區第十三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文藝匯演活動9月27日要在高殿社區東山巖廣場舉行,附近的居民可激動了。當天上午不到9點,大家便循著音樂聲來到現場,先看展板、拿資料,了解黨的民族政策,然后坐下來,等待精彩的節目。
由高殿社區帶來的傳統舞龍,拉開了演出序幕。民歌、民族器樂、民族歌舞輪番登場,中間還穿插了有獎問答互動。當耳熟能詳的《愛我中華》響起時,現場觀眾揮舞著手中的國旗,構成了一幅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溫馨畫面。
湖里區在殿前街道高殿社區開展宣傳月文藝匯演。
苗族姑娘龍貴蓮,來廈讀書生活了近十年,早把這里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對于每年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她算是老朋友了,龍貴蓮說,自己每次站在臺上演唱家鄉的民歌,內心都充滿了自豪感,得到觀眾的掌聲,特別高興。
湖里區擁有島內唯一一個少數民族聚居村落——鐘宅畬族社區,同時還擁有大量少數民族流動人口。2017年湖里鐘宅社區掛牌設立廈門市首家“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聯系點”,2019年湖里區按照“六有”標準在5個試點社區建設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站,形成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新格局。
集美區
進高校辦活動 促進各族師生交流
9月23日,集美區第十三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在廈門理工學院舉行。除了常規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外,學院還組織了65名少數民族師生參與民族團結進步知識競賽,包括民族團結進步知識、基本國情、黨史、新中國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等內容。
給力的是,學院還舉辦了民族團結進步杯足球賽,發動高校師生自發組建四支足球隊伍,開展五人制足球友誼賽,通過競技體育的方式,增進各民族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各民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
集美區聯合廈門理工學院舉辦民族團結進步杯足球賽。
集美區是一個多民族散居城區,相關部門以每年9月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為契機,扎實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六進”工作,充分利用文教區優勢,聯合轄區高校和各鎮街舉辦民族團結進步進校園、進社區活動,促進各族群眾融入城市發展。
海滄區
做好“雙向服務” 加強互動溝通
連日來,海滄區先后在海翔社區、山邊社區、興祥社區和海虹社區,開展不同形式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
海翔社區現有13個少數民族,其中畬族人數最多,19日的活動現場,蒙古族、回族、侗族、畬族四位少數民族代表上臺介紹本民族不同的文化信仰、民族飲食、服飾、傳統節日。海翔社區舞蹈隊等也帶來了民族舞蹈。
9月26日,東孚街道組織轄區少數民族代表及周邊漢族居民,開展親子活動,大家在一起做月餅、博餅、猜燈謎、參觀國防教育館等,促進了轄區各族群眾的鄰里關系。同日,新陽街道在興祥社區也開展了多民族親子活動。
作為海滄區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較多的社區,海虹社區早已把民族團結進步宣傳作為常態化工作,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舉辦一次活動。9月29日下午,社區舉辦了“民族一家親 中秋共團圓”活動,現場猜少數民族生活用品、學習少數民族語言、學習制作藏族奶茶和畫糖人,吸引了眾多各族群眾積極參與。
海滄區從實際出發,建立起聯動機制,實現網格管理,以“雙向服務”為切入點,吸納少數民族代表參與治保、調解工作,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搭建社區各民族兄弟姐妹的溝通、互動平臺。
同安區
舉辦特色活動 展示民族文化
別具民族風情的舞蹈、歌曲,向人們展示了同安區各族群眾創先爭優、同心同德、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9月28日下午,同安在蕓溪社區民族文化園,舉辦了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現場以文藝匯演、民族知識問答、義診、分發民族知識手冊等方式,宣傳黨和國家民族政策、法律法規和民族基本知識等內容,讓和諧鄰里、民族團結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蕓溪社區是同安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試點社區,該社區在蕓溪居住公園廣場建設民族文化園,以圖片展示為載體,讓社區居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和了解民族文化。同時,社區還通過舉辦和諧鄰里節、民族美食游園會、民族百家宴、民族特色餃子宴、兒童民族繪畫比賽等活動,為各族群眾共同活動提供溝通交流平臺。
目前,居住在同安的少數民族有1000多人,他們散居于同安各地。長期以來,各族群眾相處融洽,共同為同安的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翔安區
宣傳上“接地氣” 服務上“見實效”
9月23日晚,翔安區陳塘回民社區傳出陣陣悠揚的歌聲,翔安區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文藝演出在此舉行。
晚會共邀請了翔安區文藝志愿舞蹈隊、“翔安好聲音”歌手、新圩嫂合唱隊、廈門銀之聲管樂隊等10多支表演團隊,唱出了民族新風采,演奏出了翔安人民生活的新風貌。現場活動以多元化、本土化的優秀文藝節目和民族知識問答、圖片展示、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讓觀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國家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
目前,翔安區新店鎮陳塘社區有回族居民420余人。今年以來,相關部門統籌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上持續發力,在陳塘回民社區古榕公園設置民族團結進步宣傳主題專欄、印制并向群眾發放知識宣傳小手冊,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接地氣”“見實效”。
此外,翔安區委統戰部、區民宗局還在新店洪前社區、馬巷后濱社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等地開展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建設試點,做好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工作,為他們排憂解難,使其更快、更好地融入當地生活。
(文/記者 陳 冬 張覺尹 通訊員 許從勝 劉超穎 圖/各區民宗局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