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廈門日報《職場管理》和廈門市職業經理人協會聯合主辦、共贏咨詢協辦的“春暖2009——大學生就業援助公益行”分別走進集美大學、城市職業學院和廈門大學嘉庚學院,職業經理人和人力資源專家以對話、講座、咨詢、測評等形式與大學生近距離接觸,受到熱烈追捧。
走進集美大學
模擬招聘更直觀
在工商管理學院報告廳,600多名集美大學的學生認真聽取到場專家的意見,并就他們心中的困惑把問題一個個拋向了在場的專家——市人事局人才開發處處長蔣嬌容、東南融通公司人力資源總監章祖連、七匹狼實業股份人力資源部經理陳元海、翔鷺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部經理肖炳烜等。
一位師范專業的學生不無困惑地問到,自己已經好幾次在招聘會上遭遇簡歷被現場退回的尷尬情況,原因都是在這些企業并不愿意招聘師范生。對此,HR專家說,應該讓企業認清自己的優勢,比如,師范專業的學生本身在語言表達能力上就具有優勢,老師上課是一個說服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求職實際上也是一個如何成功說服招聘者的過程,何不把招聘者當成學生,把自己的亮點充分展示出來。
為了讓同學們對面試的過程有更為直觀的認識,現場還進行了模擬招聘面試,專家們就招聘流程的問題設置、考察內容進行了點評。
此外,在觀看了生物工程學院大二的鄭同學所做的職業生涯規劃之后,專家提醒她,既然她喜歡從事銷售行業,為何不將銷售和自己的專業結合起來呢?鄭同學會后興奮地告訴記者,自己從高中就對銷售產生了很大的興趣,經常利用假期到商場做一些銷售的工作。上了大學之后,就長期在摩托羅拉公司做兼職銷售員,從社會實踐中也發現自己干起銷售工作越來越有勁兒。專家的意見讓她受益匪淺。記者了解到,像她這樣早早就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的同學并不多。
走進城市職業學院
職業規劃對了,就不怕路遠
在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廈門康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馬澤妍則用了一種互動、輕松的方式為同學們講授了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她強調在校生必須及早思考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選好行業,哪怕剛開始要從基層干起,也可以學到很多的經驗,因為“方向選對了,就不怕路遠”。
馬澤妍還提到,企業是沒有圍墻的大學,職場新鮮人應該把握每個學習的機會,不斷向自己設定的目標邁進。“成功就等于目標,其他的都是注解。”她引用了這句名人的話告訴大家目標的重要性。
走進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求職要低起點、厚積淀、遠規劃
針對當今的大學生就業觀方面的問題,廈門港務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東渡分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蘇子岳則以題為“轉變求職觀念,盡快融入企業”的講座形式向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的學生們娓娓道來。他把求職觀念概括為三點:“低起點、厚積淀、遠規劃”。
他認為,教育背景和學習能力都是應屆大學生的優勢,這使得他們更易發現機會,比如一個從服務員當起的畢業生,他往往會被公司當作骨干來培養,干得好的自然就有更大的機會進入管理層。(戴秀湘)
就業箴言 企業偏愛哪些應屆畢業生?
東南融通人力資源總監 章祖連
我們在選擇應屆畢業生的時候主要有三個標準,一個是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另一個是自我驅動意識,這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職業生涯高度。最后一個則是團隊合作精神。
七匹狼人力資源部經理 陳元海
誠實、正直的人格也是我們公司在選人的時候非常看重的一點,特別是應屆生。經驗、技能可以通過培訓獲得,可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則是一個從小到大不斷積累的形成。應聘的時候包裝自己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做自己,認清究竟適不適合這個崗位和公司。
翔鷺石化管理部經理 肖炳烜
可以說,現在的就業本質上就是競爭,每個學生都要先想想,自己的優勢在哪里?關于認識自己,可以多借助職業測評工具,結合身旁的老師、同學對你的評價。至于職業生涯規劃的時間,我建議三年的規劃最具有實際意義,規劃什么內容呢,主要有三個部分:三年之內要學到什么、職位上要達到什么樣的高度、收入要達到什么樣的水平。
藝網廣告設計創辦者 陳福龍
我是集美大學畢業的,建議學弟學妹們不要盲目創業,而是要放低姿態,先到企業磨煉,一學經驗,二學管理,積累一些社會人脈資源,為創業提高成功率。我在剛剛大學畢業時進入一家小型軟件公司,成為了一名普通的軟件程序員。工作初期的待遇是每月400元,但我踏踏實實的做了下來。當初選擇小公司工作,就是看重了公司內部崗位的靈活性。在兩年的時間里,我從基層做起,當過程序員,做過銷售人員,甚至做過會計和人力資源顧問、市場部經理,一直到公司的副總經理,統籌和管理公司的日常事物,不僅積累了各方面的工作經驗,更擴展了豐富的人際關系,這些都給我兩年后的創業鋪平了道路。
應屆生要充分利用就業政策
市人事局人才開發處處長 蔣嬌容
大家要及時關注網上發布的信息,充分利用政策。從今年的統計來看,現在廈門人才市場上70%-80%面向應屆生的崗位都是銷售類的工作,應屆生應該要有從基層干起的心態,畢竟“生存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