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劉艷 綜合廈門發改委)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和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賀信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以及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市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我市經濟工作開好局、起好步,廈門市政府辦公廳于1月13日印發《2022年一季度“開門紅”工作方案》。主要十個方面措施。
方案中提到,鼓勵市民游客留廈過年,2022年1月31日至2月6日,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含地鐵、BRT和常規公交),在廈過年人員免費游覽植物園和鼓浪嶼國有景點(限皓月園、菽莊花園、鼓浪嶼國際刻字館)。
來看廈門市發改委對方案的解讀↓↓
一、做好冬春農業生產
全面推進春糧生產。加快冬春生產進度,確保完成1.61萬畝糧食作物種植任務。抓早抓好春耕春播。加強春收糧食作物田管,建設3個馬鈴薯、甘薯示范基地,力爭春糧產量穩定增長。加強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加強生豬、蔬菜、茶葉、水果、食用菌等生產,抓好9.5萬畝在田蔬菜管理,新種春季蔬菜7萬畝,推動建設葉菜基地,保持全市能繁母豬存欄2萬頭以上。
加快現代農業重點項目建設。啟動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建設鋼架溫室大棚等。
二、全力穩定工業生產
鼓勵企業增產增效。制定促進工業生產穩定運行若干措施,對一季度工業總產值、營業收入增量達到一定標準的企業,按照季度營業收入增幅,分檔次給予一次性增產獎勵。實施企業穩崗獎補。對2022年1月31日至2月6日日均用電量達到2021年12月日均用電量規模70%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根據實際在崗生產的職工人數、天數給予補貼。
實施短周期電力直接交易。鼓勵工業企業春節期間連續生產,充分發揮產能,有效提高用電負荷,對已進入電力市場的工業用電大戶開展短周期電力直接交易,交易周期為2022年2月1日至2月28日。
三、全力擴大有效投資
加快重大重點項目建設。狠抓項目開工,通過新年“開門紅”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一季度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等,推動重大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形成實物工程量。鼓勵重點建設項目不停工。對2022年1月31日至2月15日不停工且現場施工日均人數50人以上(含)的項目給予補貼。其中:2022年1月31日至2月6日不停工的項目,按照實際施工情況給予100元/天·人補貼;2022年2月7日-2月15日不停工的項目,按照實際施工情況給予50元/天·人補貼。以上兩項措施對單個項目累計補貼原則上不超過100萬元。除夕、初一、初二可根據實際施工情況適當安排輪休。
深化項目儲備。圍繞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重大工程、制造業強基、民生補短板五大領域,搶抓國家適度超前基礎設施投資的有利時機,積極謀劃儲備一批強基礎、惠民生、利長遠的好項目。圍繞重點發展產業鏈群,加強補鏈強鏈延鏈項目儲備。強化招商項目落地。春節期間組織“親情招商”“主官招商”等活動,組建市直部門產業招商小分隊,市區協同,圍繞產業鏈精準招商。建立全周期全過程項目管理機制,跟蹤推進重大簽約項目,推動項目簽約、落地開工、投產見效。
四、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實施系列促消費措施。繼續實施加大消費扶持等政策措施,抓住春節消費旺季,開展各類促消費活動。積極籌辦“2022網上年貨節廈門分場”網絡促銷活動,開展“閩味廈門,留廈過年”“廈門好食惠”全城美味暢享等活動。鼓勵市民游客留廈過年。2022年1月31日至2月6日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含地鐵、BRT和常規公交)。2022年1月31日至2月6日在廈過年人員免費游覽植物園和鼓浪嶼國有景點(限皓月園、菽莊花園、鼓浪嶼國際刻字館)。
促進文旅消費恢復。開展“2022春光爛漫·潮旅廈門”大酬賓活動,在飛豬等旅游平臺發放2000萬元文旅消費券。舉辦旅游產品發布會,重點推介30個暖冬溫馨之旅網紅打卡點和25條精品旅游線路。打造胡里山炮臺“流光廈門—國寶文物奇妙夜”和郵輪碼頭“廈門喜事”等沉浸式文化旅游體驗項目,在植物園、園博苑等景區舉辦“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系列惠民演出。
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扎實做好節日期間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健全“米袋子”“菜籃子”市場供應保障機制,確保元旦春節期間市場供應、價格基本穩定。做好城市運轉保障,保障全市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運輸渠道暢通,保持市場供應與應急儲備有序銜接。
五、穩定外貿外資增長
穩定外貿增長。加快出臺2022年度穩定外貿發展政策,加強重點企業訂單、用工等跟蹤,做好重點國企、重點企業走訪服務,及時解決企業經營的困難問題。拓展外貿新業態。發布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措施清單,鼓勵海外倉、集貨倉建設,做大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規模,鼓勵轉口貿易、離岸貿易等業務開展。把握RCEP生效契機,組織相關培訓,提升企業用好優惠政策的能力。
提升利用外資規模。完善我市促進外資增長措施,積極拓展海外委托招商渠道,完善重大重點項目清單管理機制,持續滾動更新重大外資項目清單。
六、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穩定商品房市場。堅持“房住不炒”定位,進一步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和城市主體責任制,綜合運用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大“以房招商”力度,優化政策措施,多渠道、多形式促進商業辦公項目去庫存工作。
加大安置型商品房供給力度。推進基本具備銷售條件的安置型商品房盡快完善前期手續,力爭快速形成供應。加快推進安置型商品房項目建設及安置選房、銷售。
七、支持企業發展
做好疫情期間助企紓困政策接續。對疫情期間出臺的助企紓困政策,認真梳理研究到期后的接續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落實落細中央、省、市各項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宣講,優化申報程序,切實提高政策知曉率和兌現度。2022年1月1日起,暫繼續執行小規模納稅人3%征收率降為1%政策,落實對月銷售額15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小型微利企業減征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稅收優惠政策。
加大中小微企業幫扶力度。用好再貸款、再貼現和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鼓勵增加普惠小微信用貸款。加快兌現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獎補,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聚焦支農支小。發揮增信基金、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作用,持續推動普惠小微貸款“增量、擴面、提質、增效”。
加大企業金融支持力度。繼續落實《強化金融支持受疫情影響市場主體共渡難關若干措施》中有效期至2022年6月30日的政策。擴大應急還貸服務適用的業務品種、增加合作機構、簡化申請材料、提高聯審效率,解決企業臨時資金周轉困難。
八、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持續推進海上絲綢之路中央法務區建設。落實《廈門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配套出臺相關實施細則,多渠道開展條例宣傳、解讀。健全營商環境工作機制。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市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制定出臺全市更高水平建設營商環境提升方案和配套任務清單,確保營商環境保持全國前列水平。全力爭創國家第二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組織開展2021年度“十佳”營商環境創新舉措評選工作,提高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九、加強要素保障
加強用工保障。實施企業穩崗獎補,支持共享調劑用工,持續提供要素保障服務,開展“優服務留人”行動,精心組織好“就業援助月”和“春風行動”活動,持續不間斷開展線上招聘活動。給予一次性招工獎勵。企業2022年第一季度自主招收初次來廈就業或本市新成長的勞動力,辦理就業登記、繳交社保費并在同一企業連續工作2個月及以上的,給予企業一次性招工獎勵。支持勞動力資源開發。經市人社局認定為勞務輸入基地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我市企業引進首次來廈市外務工人員(不含勞務派遣用工),在同一企業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的,給予分批次獎勵。做好返廈保障工作。春節前后根據企業需求,組織“點對點、一站式”直達企業的專門運輸,做好包機包列包車服務工作。開展“平安返廈”活動,給予符合標準的外地職工返廈交通補助。
強化資金保障。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規模。支持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或再融資,支持企業發債融資。主動對接專項資金和國家大基金支持我市產業發展,積極爭取地方專項債務額度,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滾動儲備一批成熟項目,確保債券下達后即可發行使用。積極運用PPP、REITs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更好服務全市重大項目建設和產業投資。
著力破解用地等難題。積極承接省級審核審批權限下放,提高用地用林審批效率。加強對項目建設要素保障,建立項目用地用海用林保障協作配合機制,針對“開門紅”項目、重大重點項目,主動對接、提前介入,積極研究破解項目建設中遇到的要素保障問題。
十、加強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
落實分區分級防控要求,科學精準做好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繼續做好居民新冠疫苗接種;繼續落實入境人員“14+7”隔離管理措施。繼續落實“四早”措施,做好外地協查密接次密接人員工作,確保及時發現病例,及時應急處置,防止疫情擴散。堅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好一季度及“兩節”、“兩會”、歲末年初等重點時段安全生產工作,做好燃氣、道路運輸、建筑施工、危化品、有限空間作業、水上安全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進一步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堅決防范重特大事故發生,力爭實現首季度生產安全事故“雙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