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制度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局定于2011年11月9日至15日舉辦“2011第五屆中國專利周”,主題為“實施專利戰略、推動創新發展”。
在2011第五屆中國專利周期間,廈門市將加強專利周宣傳報道、開展知識產權法規政策宣傳咨詢活動、組織專利項目展示、開展企業在線專利分析系統推廣以及舉辦“海峽兩岸(廈門)專利產業化與知識產權投融資服務研討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數據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十一五”期間,廈門市國內專利申請受理量19791件,較“十五”期間,比增112.21%,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4647件,比增300.95%;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量14748件,比增146.17%,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183件,比增634.68%。
2010年,廈門市國內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雙雙突破5000件。國內專利申請受理量5525件,比增12.43%,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447件,比增16.60%,占福建省發明專利申請量的28.28%;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量5040件,比增68.7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449件,比增36.89%,占福建省發明專利授權量的36.68%。
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推動知識產權制度運用,是調結構、促發展,建設“創新廈門”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廈門市知識產權工作在廈門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國家、省知識產權局的關心與指導下,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為抓手,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大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成效顯著。2010年2月,廈門市獲批成為“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
截至2011年9月,廈門市有效發明專利1688件,按全市常住人口353萬人計算,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78件。“十二五”期間,廈門市將繼續深入推動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圍繞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城市核心競爭力目標,加快打造“創新廈門”,以思想觀念的創新,帶動體制機制、方式方法的創新,為創新、創業、創造營造良好環境,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制度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支撐作用,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知識產權工作成為廈門市科學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動力源頭。
完善工作體系
注重對臺交流
完善工作體系,整合多方資源,是有效推動全市知識產權工作的關鍵。2009年3月,我市重新整合全市知識產權統籌協調機構,由廈門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負責統籌協調全市知識產權日常工作。2008年以來,各區先后成立知識產權局,廈門火炬開發區、廈門軟件園管委會分別成立知識產權處,廈門知識產權產業化基地成立“廈門知識產權產業化基地協調領導小組”及辦公室;2008年8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廈門市設立“國家專利產業化(廈門)試點基地”;2009年8月,市委編辦下文同意廈門市科技情報研究所加掛“廈門市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中心”牌子。2010年10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設立“中國(廈門)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
我市在強化自身知識產權工作體系建設的同時,也注重對臺知識產權合作交流。2009年10月,作為第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會重要組成部分的2009海峽兩岸(廈門)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論壇在廈門舉行。2010年7月,廈門市知識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協會與中華保護智慧財產權協會(臺灣)在廈門正式簽署兩岸(廈門-臺北)知識產權聯盟合作協議;2011年3月,廈門市知識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協會與中華智慧資產經營管理協會(臺灣)在廈門簽訂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維護專利權益
激勵創造激情
知識產權保護與維權,通過維護專利權益,來保障和激勵全社會的創新行動和創造激情。我市不斷加大日常保護工作的力度,并結合開展各類專項行動。2007年至2011年10月,共受理專利侵權案件59件,查處涉嫌冒充專利行為案件30件。專項行動期間,廈門市知識產權局先后7次牽頭組織聯合執法行動。我市還重點抓好投洽會、臺交會、文博會和中國廈門品牌產品國際采購交易會等展會知識產權保護,為展會創造了良好的保護知識產權的環境。
中國(廈門)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正式運行,及時開通“12330”知識產權維權與舉報投訴電話,接受公眾和權利人的知識產權舉報投訴和咨詢,目前已接到相關舉報咨詢電話90多個,均已及時移交相關部門處理。
專利成果轉化
服務經濟民生
專利只能經過成果轉化,才能服務于經濟和民生。2011年10月26日,廈門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了《廈門經濟特區專利促進與保護條例》,為建設創新型城市提供良好的專利促進與保護環境。同時,廈門市努力優化專利資助激勵政策。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共給予符合條件的7391件專利發放資助,資助總金額達1160余萬元,其中資助國內發明專利749.5萬元,資助PCT申請89萬元,資助國外專利申請134萬元。
廈門市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工作。先后確定2批20家市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和8批97家市級專利試點企業,發放獎勵經費345萬元。其中,4家入選“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單位”,15家入選“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單位”,16家入選省級專利工作試點企業,8家企業入選福建省知識產權優勢培育企業。2007年-2011年上半年,全市獲得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專利申請授權數35件,應用率100%。近兩年來,廈門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合同近300件,所涉金額近億元。
啟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2009年,廈門市知識產權局、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廈門監管局聯合出臺了《廈門市專利權質押貸款工作指導意見》(試行),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開辟新途徑。截至目前,廈門交通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4家銀行共給予廈門優爾電器有限公司等7家單位超過2億元的授信額度,已落實放款3900萬元。
推動國家專利產業化(廈門)試點基地建設發展。2008年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設立了國家專利產業化(廈門)試點基地,通過“專利-孵化-中試-產業化”的運作模式,有效地推進了專利運用和產業化。截至2010年底,共引進112家科技企業,涉及生物醫藥、新材料、機械、電子等。其中兩家企業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設立博士后工作站,1家企業獲得“國家創新型企業”認定,1家企業成為第四批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
專利信息化建設
培養專業人才
加強專利信息合作交流。2010年廈門市與中國專利信息中心簽訂《中國專利信息中心與廈門市知識產權局合作協議書》,利用中國專利信息中心的專家等資源,為企事業培養專業人才。2009年以來,廈門市知識產權局共舉辦11期專利相關培訓。
建設廈門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提高專利信息服務水平。該平臺于2009年2月正式啟動,總投資430萬元。該平臺除了為用戶提供中外專利檢索、企業專利分析及知識產權交易、政策咨詢等方面服務外,并提供商標、標準等其他相關信息檢索鏈接。到目前為止,廈門市培育的示范、試點企業都能充分利用專利信息,且大多配備了專利檢索人員,有一批企業還建立健全了知識產權預警機制。(廈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