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時期,他們每天披星戴月,起早貪黑為城市“美容”,用辛勤和汗水,換來千家萬戶的潔凈;非常時刻,面對疫情,他們挺身而出,深入最危險的地方,從事最臟最累的活,為打贏疫情防控殲滅戰做出突出貢獻……他們,就是廈門的“城市美容師”。今天,我市近兩萬名環衛職工迎來屬于自己的節日——環衛工人節。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市市政園林局、市環衛中心團結帶領環衛戰線廣大干部職工,牢記職責、勇擔使命,推動廈門城市潔凈水平穩居全國前列,生活垃圾“三化”水平及餐廚垃圾管理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垃圾分類工作繼續保持在全國第一梯隊,為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不斷提升市民生活品質貢獻環衛力量。
有擔當
勇當逆行者 筑牢“后防線”
今年9月,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打亂廈門人的生活節奏,城市運行管理也面臨著嚴峻考驗。
涉疫垃圾激增,怎么處理?面對未知的風險,如何防護?我市環衛部門迅速應對,科學指揮。廣大環衛工人化身“橙衣戰士”,勇當逆行者,沖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用智慧和勇氣化解涉疫垃圾處理難題,用潔凈環境筑起堅實的“后防線”。
針對疫情較為嚴重的同安區,環衛部門第一時間發出戰疫號召,組織廣大干部職工,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共派出11支突擊隊、400多位志愿者、49臺車輛,深入同安區多個封控管控區域,承擔衛生保潔、涉疫垃圾收運、防疫物資轉運等急難險重任務。在廈門市第三醫院,由市環衛中心黨員帶隊的突擊隊隊員每天連軸轉,搬運防疫物資、送檢核酸樣本、做好院區保潔,全力守好醫院的“大后方”。
涉疫垃圾處理對個人防護、作業規范、垃圾傾倒、車輛消毒等都有著特殊的要求,需要強化管理,確保無害化處置。作業時,垃圾收運員要穿上防護服,戴好防護帽、N95口罩、防護面罩和手套,全副武裝,乘涉疫垃圾收運專用車,按規定線路沿線收運垃圾,一連幾個小時下來,收運員全身早已濕透。
末端處理廠及時調整作業線,啟動應急預案,做到專線、專車、專人、專區接收處置涉疫垃圾,通過“11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焚燒+干法煙氣處理+布袋除塵+濕法脫酸”的處理工藝,徹底殺死垃圾中的細菌、病毒,確保涉疫垃圾日產日清、無害化處理。
據介紹,本次疫情防控期間,我市每日按規范嚴格處置200多噸涉疫垃圾,每日收運廚余垃圾和餐廚垃圾1000多噸,嚴格做好垃圾分類,全力做好涉疫垃圾轉運和無害化處理,不僅從源頭加大阻斷病毒交叉傳染的可能性,也從末端切斷疫情擴散渠道。
有力量
用辛勤換取市民幸福指數
10月12日,受臺風“圓規”影響,廈門刮起了強勁的大風,地面上盡是枯枝落葉。第二天早上五六點,當許多市民還在睡夢中,許多身穿橙色工裝的環衛工人,早已出現在街頭巷尾,揮著掃帚和汗水,為市民工作生活創造潔凈環境。
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環衛工人始終是這座城市辛勤的“美容師”。
早上,當交通早高峰已經過去,一輛輛橙黃色、綠色、藍色、紅色等不同外觀顏色的垃圾收運車,紛紛開上路,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將千家萬戶分類出來的垃圾,點對點收運,運輸至末端處理廠分類處理。
今年以來,在市環衛部門的大力推動下,我市相關區積極調整垃圾收運作業時間,實行“錯峰直運”,有效減少了對市民正常生活的干擾。環衛工人們用他們的辛勤指數,換來了市民的幸福指數。
我市進一步強化生活垃圾分類全過程規范管理,今年修訂了新一版《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導則》,規范投放點和收集容器的維護管理;全面推行定時投放和錯峰直運,目前全市1436個小區已實行定時定點投放,設置726條直運線路,對3848處接駁點進行錯峰直運,島外部分農村推行上門收運。
廈門“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海洋環境是高顏值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今年4月1日起,我市海上環衛站對胡里山炮臺至馬礁、杏林灣、翔安澳頭等60平方公里海域進行常態化保潔,至此,我市海域保潔面積已達180平方公里,基本實現廈門島及周邊內灣海域保潔全覆蓋。我市海上環衛機制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全國推廣。
我市垃圾分類末端處理水平也躍上新臺階。去年9月,隨著東部(翔安)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等建成投用,廈門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4350噸/日,在全國大中城市率先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每年的發電量約為5.8億度,可供大約16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為“雙碳”目標做貢獻。今年,我市還將開工建設廈門生物質資源再生項目(一期)、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三期)和瑞科際廚余垃圾處理設施等,進一步提升處理能力。
有關愛
落實愛心行動 改善住房條件
關愛環衛工人,就是關愛我們的環境。近年來,我市深入開展“愛心廈門”建設,用心用情關愛環衛工人,著力提升環衛工人的幸福感歸屬感。
今年春節前,部分環衛工人收到了一份禮物——寬敞明亮的空間,一廚一衛的精心配備,溫馨便捷的愛心驛站……在思明區蓮岳里,首座由清潔樓改造的環衛公寓正式啟用,11名環衛工人及其家人順利入住,舒心過年。
今年8月,市環衛管理部門連同市住房局統籌安排部分直管公房給環衛工人居住,其中,思明區57套、湖里區83套、集美區2套。
環衛工人在外租房也有了補貼。2020年12月,我市出臺《廈門市城市道路環衛工人、公路養路工人住房租金補貼實施方案》,對符合補貼發放條件的一線道路環衛工人每月補貼280元,核實后按年發放。
為了讓環衛工人“冷天有地方取暖、熱天有場所納涼、渴了有熱水供應、累了有站點歇腳”,市環衛部門聯合相關部門、單位,大力推動“愛心驛站”的建設。目前全市共有521座愛心驛站,這些驛站主要具備環衛工人歇腳、熱飯、取水、急救的功能。每個驛站可保障約30人輪班歇腳,基本滿足90%的一線環衛工人工間休息需求。
我市還在全省率先發布首個《廈門市環衛工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識手冊》,對于參與防控區域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的人員,加大關愛力度,指導他們加強防護工作,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實行集中食宿、集中管理,切實保障環衛工人的身心健康。(廈門日報記者 吳???謝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