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站在翔安區大嶝街道辦公樓4層樓頂,街道黨工委書記楊輝指著波光粼粼的海域說:“前方離海岸1500米的海域灘涂,全部被征用了,大嶝周圍的海域灘涂,將被全部征用。未來幾年那里將變為陸地”。昨天,大嶝街道黨工委班子成員接受記者采訪。談及未來的大嶝、小嶝,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將攻堅克難,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大嶝英雄三島的明天會更加美好!”楊輝自信地告訴記者。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
將誕生在大嶝海域
大嶝大橋兩邊巨大的圍堰正在吹填造地,未來這里將有一座標志性建筑物,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將在這里誕生。大嶝島附近海域,一艘大抽泥沙船正在吸吹沙。據說它是亞洲第三大功率的抽泥沙船。一旦廈門翔安國際機場正式啟動建設,亞洲吸吹沙船老大、老二都會出現在大嶝海域。
截至目前,大嶝共完成海域退養18006畝。特別是今年下半年以來,完成海域退養8000畝,東部墾區納泥區工程征用陽塘蝦池1029多畝,拆遷東埕、北門12家育苗室4048多平方米。去年11月以來,大嶝街道的干部職工深入到社區,推進海域退養、征用工作。楊輝說,這些海域造地都是為海峽論壇會址、航空物流城、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大項目落地做前期準備。未來,這些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將是一個超過4萬畝的大工地。
臺灣免稅公園
見證兩岸深厚情誼
剛開業不久的大嶝小鎮·臺灣免稅公園,規劃建筑面積112萬平方米,享受全國惟一對臺特殊政策。首期已經建成一個占地7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約8萬平方米的臺灣精品和食品免稅商城。琳瑯滿目的臺灣商品,熙熙攘攘的臺胞商人和大陸游客,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兩岸人民的深厚情誼。
從彈片的交換,到商品的交換,離金門只有1800米的大嶝,演繹著兩岸半個多世紀的悲歡離合。楊輝說,這就是對臺最前沿的區位優勢,這是擁有40萬臺胞的翔安“五緣”優勢。
遷新墓區建新廟
尊重民眾信仰
因建設需要,世居大嶝300多年的曾姓東城社區需要動遷世代先人墳墓區,街道干部尊重民俗,得到社區老人協會大力支持,用一個月時間遷了534座墳墓。街道建了一個公墓區,妥善安置先人遺骸。拆遷了三個小神廟,街道支持建了一個規模比較大的新廟。
大嶝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陳小周說,目的是使社區里的保護神得到歸宿,讓民眾心靈信仰有所皈依,充分考慮中華民族文化延續和保護閩臺諸神同祀習俗。
發展“農家樂”
讓居民“就地轉身”
征地征海涉及大嶝街道人口2.1萬人。有些居民的轉產試點已經開始。山頭社區居民“就地轉身”,在街道扶持資金幫助下,買來新菜刀新碗筷,發展“農家樂”。
不久前,首批14家“農家樂”民宿、餐飲通過驗收,其中民宿9家,58間客房,110張床位,餐飲5家,可接納430名游客同時就餐。農家樂扶持資金28.6萬元也已下撥到位。
街道非常關心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常組織老年人參加才藝比賽、健步走等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
今年稅收超2億元
增幅居全區之首
有了發展,才有了經濟實力。今年1-10月,大嶝街道稅收總收入2.02億元,同比增長147.17%,完成翔安區下達全年稅收考核指標1.05億元,增幅居全區之首。
而3年前,大嶝街道的稅收總收入才530萬元。那一年,楊輝去參加全市街道辦主任、書記工作座談會。他說,他坐在會場感覺很尷尬,好幾個街道在談論沖10億元稅收收入,而大嶝稅收總收入還不到600萬元。
楊輝表示,當前,街道黨委、政府正搶抓發展機遇,干部群眾團結一心,抓重點、破難點,轉變觀念、改進作風、創新機制、提速增效,全力沖刺今年工作目標任務,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嶝海域退養和退養漁民的轉產就業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