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解決居民的住房困難問題,堅決執行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住房保障的決策部署,認真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建好、管好、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著力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作為全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市建設與管理局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配售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各相關處室、單位積極配合,在前期審批、圖紙審核、項目招標、造價控制、質量監督、工程管理、建設協調、檔案驗收等各個環節齊抓共管,通力協作,舉全局之力推動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又好又快建設。
45個項目已全面開工
根據2011年省政府下達我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我市完成了2011年4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分解工作,確定了45個項目共43021套的項目任務清單,并由市政府和市建設與管理局、各區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此外,我市還安排了14個項目共12267套作為2011年-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儲備項目。
在市、區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項目各參建單位共同努力,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總體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列入2011年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的45個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住宅41658套,占年度4萬套建設任務的104%。此外,14個儲備項目12267套房源中,已有7個項目6097套開工建設,占儲備項目房源的49.7%。
倒排進度
保障房建設駛上快車道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五大戰役”的戰略部署,市建設與管理局積極協調,主動作為,全力推動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加快建設。
落實選址,做好保障性房項目儲備工作。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規劃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的“四高”標準,充分考慮商業配套、社區服務、文化教育、公交站點等公共設施建設,做到配套齊全,適宜居住,便捷出行,方便居民生活。
重點突破,力促新建項目盡早開工建設。針對影響項目開工建設的主要因素為前期審批、工程招標和征地拆遷的實際情況,市建設與管理局積極協調各審批部門加快前期審批進度,并充分利用市建設管理服務中心的服務平臺作用,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同時,還合理簡化前置條件,積極為項目招標提速創造條件,力爭在最短時間內確定中標單位。
明確目標,科學安排項目建設計劃。市建設與管理局要求各項目代建單位逐一梳理項目建設計劃,倒排項目進度計劃,細化到各個工作節點,時間具體到日,并明確任務完成時限和責任人。至去年8月底,列入我市建設任務的45個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均已開工建設,為全省首個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的設區市。
強化監管,保質保量按期完成建設任務。市建設與管理局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監督檢查組,在加強日常巡查的基礎上,多次組織保障安居工程在建項目建設情況專項檢查,通過監督檢查,督促各參建主體強化質量安全意識,規范建筑市場行為,確保建設任務按期完成。
創新機制 提升保障房居住品質
市建設與管理局積極創新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思路,努力提升保障性安居住房居住品質,讓廣大保障房申請戶不僅有房住,而且住得好,住得下。
實行保障性住房項目掛牌公示制度。為加強社會監督,強化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市建設與管理局制定并出臺了保障性安居工程掛牌公示制度。要求在建設期間,建設(代建)單位要在施工現場顯著位置設置公示牌,公示各參建單位、主要的材料設備供應單位的負責人姓名及聯系電話,公布質量監督單位的名稱和投訴受理電話。工程竣工驗收后,建設(代建)單位要在每幢建筑物的明顯部位設置永久性標牌,并將質量報修電話在顯著位置掛牌公示。2011年8月,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對我市實施掛牌公示制度予以報道。
重新修訂保障性安居工程室內裝修標準。2011年市政府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戶內裝修標準由200元/平方米提高至300元/平方米(按建筑面積),將景觀綠化標準由100元/平方米提高至160元/平方米(按綠化面積)。為此,市建設與管理局重新修訂了《廈門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室內裝修標準(試行)》。新裝修標準主要提高了墻磚、地磚、燈具、櫥柜及潔具的品質檔次,并將戶內夾板門改為含門套的成品門。
積極推進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筑建設。要求新建保障性住房必須按綠色建筑進行建設,以一星級綠色建筑為主,鼓勵建設二星級綠色建筑,并要求有條件的已開工項目按照綠色建筑標準調整設計方案。要求按照二星級綠色建筑的標準進行規劃設計的洋唐居住區成為我市首個保障性住房專項節能示范工程。通過推動綠色建筑向保障性住房延伸,形成惠及低收入群體的綠色住區。
在全省率先推出首個保障性住房綜合體項目——洋唐居住區。該項目規劃建成以公共租賃房、保障性住房為主,結合限價商品房、人才住房、安置房建設,綜合配套商業、社區服務、文化教育、公共交通、片區公園等設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綜合體。
全程監管 嚴把保障房質量關
市建設與管理局始終把強化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監管作為工作的重點,通過抓好事前、事中和事后建設全過程質量監控,為住戶提供合格的放心房。
抓好事前控制。一是嚴把設計質量關。從設計入手,把防治質量通病的防線前移到設計環節,把部分質量通病消滅在源頭。二是精心確定裝修標準。今年市政府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戶內裝修標準由200元/平方米提高至300元/平方米,為此我局重新修訂了《廈門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室內裝修標準》。三是抓好招標環節控制。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創優目標及質量通病防治的相關要求寫進招標文件。
抓好事中控制。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監督檢查組,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質量安全專項檢查,加強監督檢查的頻率和密度,全面貫徹落實建設工程施工標準和驗收標準,強化各參建單位施工質量安全意識。同時,市建設與管理局還制定了保障性安居工程掛牌公示制度。
抓好事后控制。為切實做好后續質量維保工作,市建設與管理局建立、完善了質量維保的專人負責制度、維保情況周報制度、應急維保機制等各項制度,指定專人負責跟蹤、落實保障房質量維保工作。對施工單位未按期維修的,要求代建或物業單位及時啟動應急維保機制,及時上報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進行處置。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對久拖未決的企業進行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將限制其參加保障性安居工程投標資格。
【鏈接】
一批保障性住房項目獲獎
本報訊 (記者 陳運軍 通訊員 許海溪) 廈門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提供了“廈門藍本”和參考經驗。一批項目獲得國家、省、市有關部門表彰,成績顯著。
全市首個建成的社會保障性住房項目——萬景公寓獲“中國創新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住宅設計競賽”優勝獎。湖邊花園B區A標獲全國建筑施工安全質量標準化示范工地稱號,為全省僅有的3個建設項目之一。高林居住區獲“2011年·中國首屆保障性住房設計競賽”三等獎,同安城北小區、集美濱水小區、圍里公寓獲“2011年·中國首屆保障性住房設計競賽”鼓勵獎。高林居住區、湖邊花園獲省政府頒發的“省重點項目優勝獎”。
高林居住區、集美濱水小區部分標段獲“閩江杯”省優質工程獎。高林居住區1-17號樓、3-19樓被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評為2008-2009年福建省優秀廉租住房設計方案。集美濱水小區獲省住建廳頒發的住宅設計三等獎稱號。萬景公寓被評為廈門市重點建設優勝項目。此外,湖邊花園B區、同安城北小區等項目獲“市優質工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