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一:GDP快速增長,變得更綠色
在市統計局的統計分析中提到,廈門“經濟增長恢復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2011年,廈門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35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增速連續兩年保持在15%以上。這一增幅在十五個副省級城市、全省九個設區市位居第二位,分別比全國、全省平均增幅高5.9、2.9個百分點。
而2011年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耗電667.7度,比上年下降8.7%,萬元生產總值耗水11.7噸,比上年減少1.6噸,大大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積創造生產總值1.61億元、創造工業總產值2.9億元,這在省內乃至全國的大中型城市中都處于領先的水平。
看點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略微縮小
2011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65元,比上年增長14.7%,工薪收入仍是城鎮居民收入的主體,達25190元,增長8.1%,占家庭總收入的67.0%;經營凈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成為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的新動力,分別增長17.7%和24.3%,合計占總收入的比重比上年增加1.1個百分點;受離退休人員工資水平和基本養老金等生活待遇提高的帶動轉移性收入增長15.5%,占總收入的20.2%。
農民人均純收入11928元,增長18.9%,其中工資性純收入6429元,增長20.4%;家庭經營純收入3627元,增長20.0%;非生產性純收入1872元,增長11.9%。農民純收入增幅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4.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由上年的2.92:1縮小到今年的2.81:1。收入的穩定增長帶動消費需求旺盛,全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314元,增長11.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142元,增長21.5%。
看點三:CPI漲幅見頂,全年增5.2%
2011年,物價上漲給市民留下深刻印象。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增長5.2%。全年CPI走勢呈現見頂回落態勢,7月份上漲6.3%,創自2008年5月以來37個月的新高,其后,在政府調控等因素影響下,CPI從8月份開始環比連續4個月下降,12月與11月持平。
作為拉動CPI上漲主要因素的食品類中,價格漲幅超過10%的類別分別是糧食、油脂、肉禽及其制品(豬肉價格上漲28%)、蛋、水產品、干鮮瓜果。
看點四:商品房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至年末,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957.46億元,增長11.6%,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4340.7億元,增長19.9%。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0.69億元,增長16.4%。
但是,統計數據顯示,在持續通脹壓力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作用下,商品房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商品房銷售面積持續下降,住宅銷售有所回升。全年房地產業完成增加值150.92億元,增長3.7%,占GDP的6%。
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438.26萬平方米,增長2.7%,其中住宅銷售263.77萬平方米,增長10.5%。商品房銷售額448.1億元,增長18.2%,其中住宅銷售額341.22億元,增長23.4%,增幅比三季度提高6.9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