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堅持正確工作導向,注重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在服務群眾中教育引領群眾,在解決問題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紅坐標”引路,把好方向性。把抓好融合工作作為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抓手,健全區、街道、社區三級組織架構,由各級黨組織“一把手”擔任“總舵手”,立起“紅坐標”,牢牢掌握社區書院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積極介入講堂課程活動的設置安排,落實“課前審、課中聽、課后評”機制,為群眾精挑細選出積極向上的好課程,特別是把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紅色課程作為社區書院的精品課程,比重增加至四分之一以上,并通過雙倍積分兌換等方式,加大此類課程授課講師、參與學員的激勵力度,切實樹牢正確導向。
二是“火炬手”領跑,增強啟發性。將“區級領導+1個宣講團+1支理論輕騎隊+85支宣講先鋒隊”等宣講大隊伍資源鏈接到社區書院,依托小區黨支部組建百支黨員理論宣講隊,把黨“想說的”和人民群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既串講理論知識、黨政新策,又結合宣講員自身經歷講體會,身邊人講身邊事的宣講方式在群眾中好評如潮。如東榮社區書院的“夕陽讀報小組”,社區老黨員們堅持每天為大家讀報紙、宣講新政策,并結合自身講特區建設的經歷和體會,理論宣講的感染力和啟發性大大提升,深受群眾歡迎。
三是“多渠道”拓展,提升趣味性。創新理論宣講方式,引導群眾自創自編自導自演,用快板、答嘴鼓、原創歌曲、舞蹈、情景劇等文藝形式宣傳理論政策,“理論+文藝、理論+活動”使群眾坐得住、聽得懂、記得牢。攜手中國故事短視頻產業基地,將優秀的宣講提綱、征文故事、讀書心得等“IP”資源進行開發,制作《奮斗》、《金安追夢聲》、《廈門:改革開放四十年》等優秀短視頻作品,在抖音、騰訊視頻、微信矩陣等平臺投放,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湖里區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