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創業心分享”為主題的創客沙龍12日在銀行中心舉辦。

5月12日,與會者參觀了位于銀行中心的迷你工作坊。
在繁華地段的高檔寫字樓里擁有一個辦公室,對于不少剛剛創業的“菜鳥”們來說,可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在銀行中心SOLO工作坊里,就有走上創業之路的新手幸運地進駐銀行中心,開始了他們的創業夢想。
在創業的道路上,創業“菜鳥”們要如何少走彎路?創業遇到瓶頸該怎么處理?如何完成創業初期的資金儲備?激情澎湃的大學生要先就業還是先創業?12日,思明區鷺江街道攜手銀行中心SOLO迷你工作坊,在銀行中心國際會舉辦了一場主題為“創業‘心’分享”的創客沙龍活動。
企業“大咖”:創業者需要試錯的機會
現場,四三九九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倪英偉,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創業教育指導專家木志榮,北京盈科(廈門)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創業法律專家鄭明龍等多位企業“大咖”、創業導師亮相,與入駐SOLO迷你工作坊的創客們、即將步入職場的大學生們分享成功經驗,交流創業心得。
近3個小時的思想交鋒,創業者們暢所欲言,分享了各自的創業之路,每個人的身上都充滿著激情和期待。創業導師們也分享了各自的創業經驗,并提出了指導性的創業意見。其中,倪英偉表示,任何一個創業者最需要的不是錢,是試錯的機會。
這個創業者抱團取暖、相互扶持的沙龍也吸引了來自廈門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的大學生代表,即將走入職場的他們側耳傾聽,并向這些創業導師、創客拋出了自己的問題。“都是干貨,受益匪淺。”90后的劉雅萍是個大三學生,已經創辦了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和一家裝飾設計公司的她這樣評價道。
此次創客沙龍是鷺江街道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的一次嘗試。鷺江街道辦事處主任占兆文說,創業不難,成功不易,接下來鷺江街道還將考慮出臺相關創業扶持政策,從租金補貼、經營規模補助等方面制定政策,對創業青年進行扶持。
創業“菜鳥”:想一千次不如做一次
柯奕峰是一名互聯網工作者,如今他也是一名“花匠”。在SOLO迷你工作坊里,他的“永生花”名氣可不小,慕名而來的客人源源不斷。
創業的點子來自他和女朋友的愛情。“我們相識六年,談戀愛兩年。聽說永生花象征著永恒的愛情,于是半年前我找到了SOLO迷你工作坊,開了一家互聯網花店。”他花了兩個月時間,傾盡所有精力來做這件事。
SOLO迷你工作坊為他提供了合適的辦公環境,不需要煩惱裝修的事情,拎包入駐。起初,他就窩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從產品進口供應鏈的處理,到后期的花材制作、包裝、銷售、營銷,他樂此不疲。今年情人節期間,他打響了第一仗——五天銷售額超過兩萬元。
當然,第一仗的銷售業績并沒有達到柯奕峰的預期。柯奕峰對有創業激情的年輕人說,“一開始創業,小成本的創業者最好的方式是通過自媒體或第三方平臺,我也是這樣,通過朋友圈、網站進行銷售。當然,其中遇到的問題還有很多,但年輕的我們不要去遲疑和放棄,想做就做吧。”
程茹是SOLO迷你工作坊的另一位創業者。她其實是銀行中心一家企業的員工,原本只是嘗試性地在SOLO里租一個店面賣服裝,但短短幾個月下來,隨著業績的不斷增長,她又租下了另外兩個店面。
現在的程茹,對創業有著很大的滿足感,對于其他的創業者,她給出的建議是,“想一千次,不如做一次,不要有太多的顧慮,開始創業吧,簡單的開始就會收獲到特別的驚喜。”
【名詞解釋】
迷你工作坊
迷你工作坊是近兩年來新興的名詞,意指10平方米左右的創業空間。源自香港小空間格子鋪,租金平價,租期靈活,低成本,適合各類創業,以其靈活性、便捷性、多樣性成為青年創業的最佳平臺。
【創業導師建議】
創業就像談戀愛
四三九九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倪英偉:創業就像談戀愛,合適才是最好。SOLO迷你工作坊是特別適合一個人出發的地方。任何一個創業者最需要的不是錢,是試錯的機會。SOLO迷你工作坊為創業青年提供了試錯成本最低的平臺。同時,互聯網讓每個人都成了“鄰居”,創業者要以鄰居的心態去對待每個客戶,回歸最樸素的商業。
創業需要經驗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創業教育指導專家木志榮:很多人問我,大學生在什么時候創業? 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就我的觀點而言,創業需要很多經驗,盲目創業是不行的。但是,大學生試錯的成本最低。建議大家好好學習、認真工作,待時機成熟時再創業。
創業者要抱團發展
北京盈科(廈門)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創業法律專家鄭明龍:我也是一個創業者,SOLO迷你工作坊的辦公環境特別適合創業者的集中交流。在這個資源整合的時代,創業者要抱團發展,互相支持,擴大產品的銷路,SOLO迷你工作坊提供了很好的創業平臺,只要專注、專心,只做好一件事,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SOLO迷你工作坊
●設在高檔樓宇,即位于銀行中心15樓
●全國首個由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大眾創業基地
●半年時間,鋪位出租率達到80%
“創客沙龍”開始前,所有與會者實地參觀了銀行中心15樓的SOLO迷你工作坊。這個設在高檔樓宇中的創客空間,讓所有參觀者嘖嘖稱奇。
SOLO迷你工作坊是在思明區鷺江街道指導和扶持下,為青年創業者提供的創新創業平臺,它也是全國首個由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大眾創業基地。
雖然啟動僅半年時間,卻已經吸引了40多家企業和個人入駐,鋪位出租率達到80%,為青年創業者提供了實現創業夢想的空間。
原本寬敞的寫字樓空間,被隔成了一個個小房間。每個房間都很“迷你”,小的3平方米,大的不過10多平方米,有的用作辦公室,有的用作展示廳,有賣服裝、美容用品、微景觀、蛋糕、鮮花,也有提供美甲、縫紉、快遞、婚慶禮儀等服務。
在有著高層景觀的迷你辦公室里,洪曉璇正在整理柜子上的陳列品。這位70后的創業者半年前辭去了工作,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一開始通過微店銷售,就在家里上班,生意越來越好后,迫切地想要尋找一個合適的辦公環境。”無意中,洪曉璇看到了SOLO迷你工作坊,毫不猶豫就租了下來。
“在這么好的地段,這么好的工作環境中租辦公樓,我以前想都不敢想。”她說,好的環境對她的生意大大“加分”,客戶現場看貨時,都很認可她的品牌,對她的產品更有興趣,也更有信任度。“月租金只要2000多元,在創業初期,相對來說壓力也比較小。”
文/本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蔡藝煌 羅婧怡 圖/本報記者 王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