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福州站記者 張珺)早在2010年,廈門就被列為國家首批低碳試點城市;四年后,廈門將向全國低碳發展先導示范區邁進。昨日,省發改委出臺《福建省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通過一批示范工程的帶動,來提升全省應對氣候變化的水平,其中明確提出支持廈門建設全國低碳發展先導示范區。
在低碳園區、商業、社區等方面下功夫
據介紹,廈門要成為全國低碳發展的先導示范區,需要大力發展低碳產業、低碳新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并加強對臺低碳產業對接和低碳技術合作交流,形成具有廈門特色的低碳發展體系。
這整套體系就包括園區、商業、產品、社區等的低碳化。
低碳園區將實施循環化、低碳化改造,政府在土地利用、綠色交通發展、水資源綜合利用、能源規劃、綠色宜居宜業環境打造、綜合物理環境營造以及綠色建筑創新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低碳商業方面,我市將選擇一批商場、賓館、餐飲機構、旅游景區等商業機構,開展低碳商業試點,引導、鼓勵其改進營銷理念和模式,推廣應用節能、可再生能源等新技術、新產品,加強運營和供應鏈管理,減少試點商業機構溫室氣體排放。
低碳社區則會結合保障性住房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財政性投資的保障性住房要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在試點社區還將開展低碳家庭創建活動,鼓勵社區居民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踐行低碳理念。
中心城區溫室氣體排放或“限值”
具體到企業和百姓來說,一些實實在在的舉措可能會顛覆人們固有的觀念。
最直接的一點,就是廈門的中心城區和其他有條件的地方將確定溫室氣體的排放峰值,今后這些區域的溫室氣體排放可能就會有所限制了,用《規劃》中的話來說,就是“確立嚴格的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目標,盡快實現經濟增長與碳排放增長‘脫鉤’”。
根據這一要求,廈門的產業準入門檻將提高,高耗能、高排放的行業將被限制過快增長,取而代之的是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除此之外,廈門還將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擴大城市公共交通線網通達深度和覆蓋面,通過公交優先發展來控制交通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
相關鏈接
全省年均氣溫上升1℃
最近50年,全省年平均氣溫上升了1℃左右,高溫日數增多,低溫日數減少,我省加快發展與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矛盾日益突出。
按照《規劃》,到2015年,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5%,排放強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以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取得成效。到2020年,全省以低碳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溫室氣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降低幅度均控制在國家下達指標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