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由廈門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共同主辦的“第八屆廈門人居環境展示會暨中國(廈門)國際建筑節能博覽會(簡稱:廈門人居展)”即將于本月20日至22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本屆人居展將是歷年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內容最為豐富的一屆盛會,本報作為惟一特邀協辦媒體,從今天起將推出系列特別報道為您解讀本屆人居展亮點。
島外四大新城去年首次集中亮相人居展,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一年來,四大新城的建設進展情況如何?這些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問題都能在本屆人居展上找到答案。記者從組委會了解到,島外四大新城將在今年人居展的中心展區再度集中亮相,目前,中心展區的布展準備工作已就緒。此外,中心展區還將通過三維動畫,全景展示四大新城的總體規劃和宏偉藍圖。
集美新城
規劃總用地面積44.2平方公里,規劃人口48萬人。將建成具有濱水特色的環灣生態型新城區。
在集美杏林灣畔,環繞6.9平方公里的杏林灣水域,有著優美的山水環境,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規劃總用地面積44.2平方公里,規劃人口48萬人。集美新城重點依托廈門北站、園博苑和文教區,建設成集商務營運、生活居住、教育科研、生態旅游和交通樞紐為一體,文化品位高尚、人居環境優美、創業條件優越、功能配套完善,具有濱水特色的環灣生態型新城區。
新城核心區控制性規劃和修建性詳規,以及市政、地下空間等專項規劃已在島外四個新城中率先順利完成;新城標志性建筑設計方案征集、核心區景觀主軸設計、主要街區和節點建筑風貌設計基本完成;新城產業規劃、招商工作、征地拆遷正有序推進;核心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鋪開。2011年集美新城重點項目計劃建設項目62個,計劃完成項目總投資100億元。第一季度集美新城“百億工程”已開工,第二季度還將有14個項目的百億工程開工,力爭提前一年實現“三年初具規模”的建設目標。
海滄灣
結合“山、海、湖、城、島”特色,按照總面積30平方公里建成國內一流灣區和廈門健康生態宜居城區。
海滄灣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的“四高”要求,結合海滄“山、海、湖、城、島”特色,按照總面積30平方公里建成國內一流灣區和廈門健康生態宜居城區的目標推進工作。
海滄CBD是海滄灣新城的核心,總面積為1平方公里,中規院已完成了控制性規劃編制。2011年計劃建設55個項目。海滄灣灘涂整治清淤工程項目、海滄灣岸線及島嶼保護性開發工程、馬鑾海堤開口工程、大屏山市民公園等重點項目正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同時推動馬青路改造工程、馬鑾灣大道、第二東西通道、翁厝和馬鑾立交工程項目、蘆澳路北段海景隧道、馬鑾灣潮汐發電項目、綜合利用前場鐵路大型貨場棄方和第二西通道棄方開展馬鑾灣清淤和護岸等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
翔安新城
核心區為翔安南路以南約9.5平方公里范圍,規劃人口約10萬人。距離島內僅6公里,8分鐘即可到達。
翔安新城建設主要分為新城核心區和已建片區。翔安新城核心區為翔安南路以南約9.5平方公里范圍;已建片區主要由2.66 平方公里的新城起步區和4.2 平方公里的新店舊城改造片區組成。翔安新城核心區選址在翔安南路以南9.5平方公里范圍,是“十二五”期間建設的重點。規劃面積9.5平方公里,規劃人口約10萬人。距離島內僅6公里,8分鐘即可到達。2011年翔安新城重點投資項目共有42個,總投資173億元,目前在建工程14個,將在年內動工建設的項目28個,今年計劃完成投資50億元,第一季度完成投資2.88億元。
翔安南部新城商務運營中心已有嘉金集團、萬里石集團、南安商會、江西商會、廣告協會、中糧集團、恒億集團等11家意向商,并分別明確了各自意向投資地塊。目前,意向商方案已完成,市規劃局及新城指揮部已委托美國ZGF設計院按“四高”標準對意向商方案及城市綜合體和市民廣場項目進行整合設計,近期可提交設計成果。
同安新城
核心區面積18萬平方米,岸線15公里。片區規劃定位為居住、商務、旅游、現代工業為一體的復合型濱海新城區。
同安新城核心區面積18萬平方米,岸線15公里。片區規劃定位為居住、商務、旅游、現代工業為一體的復合型濱海新城區。重點打造成為一個交通便捷、配套完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人居之城;一個科技創新基地、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基地和光電生產基地;一個體現地方文化傳統和現代氣息的濱海旅游休閑度假勝地。新城規劃有丙洲中心湖文化環、運河商業帶、高星級休閑度假酒店群、文化創新產業園和水上舞臺、人造沙灘等主要景觀亮點,是一座資源豐富、環境優美、交通便捷、適宜人居和創業發展的現代化生態型濱海新城。
新城規劃結構為“一心一帶多軸五組團”;“一心”為中心商務休閑區;“一帶”為丙洲運河休閑商業帶;“多軸”為由中心商務休閑區指向各組團的城市景觀綠軸;“五組團”分別為丙洲東組團、丙洲西組團、丙洲組團及中洲島組團、西柯南組團。目前正在建設場地平整及吹填造地,岸線、沙灘工程,道路、橋梁工程,市政配套設施,水利配套等基礎設施項目;隨著新城核心區的啟動,開展東海一中、一小,體育訓練中心等公建項目。
廈門日報記者 陳運軍 通訊員 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