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建省廈門市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出臺政策文件,培樹先進典型,設立教育基地,開展宣傳活動,推進文明創建。
一是出臺政策文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民族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市委統戰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施方案》。各級各部門結合工作實際及職責分工,研究貫徹落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實施方案的具體措施,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二是培樹先進典型。依據《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命名辦法》規定,突出基層導向,把握類型均衡,開展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評選命名活動,并在此基礎上,推薦全國、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培養樹立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思明區長青社區、同安第一中學、湖里區呂厝社區、海滄區海虹社區、思明區法律援助中心等單位被命名為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思明區長青社區、同安第一中學被命名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重點單位。
三是設立教育基地。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資源優勢和社會影響力,在華僑博物院、李林烈士紀念園分別設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組織集美中學新疆班師生代表到李林烈士紀念園參觀李林紀念館、在廈新疆少數民族群眾代表到華僑博物院參觀華僑華人展,開展以“講團結·愛祖國”為主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組織指導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員工代表、團體和場所負責人到華僑博物院結合參觀《人民總理周恩來》展覽,開展以“緬懷偉人業績,弘揚愛國精神”為主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
四是開展宣傳活動。針對今年疫情防控要求,采取多批次、小規模、常態化的方式,依托社區、企業、學校平臺,先后開展11場次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結合端午節慶、少年兒童夏令營、人口宣傳日、近鄰日、廣場宣傳、主題宣傳日、兒童民族特色繪畫展、少數民族代表座談會、民族政策法規知識宣傳,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社會氛圍。通過開展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形成“平臺實體化、規模小型化、內容大眾化、形式多樣化、活動常態化、成果實效化”的工作思路,為今后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積累經驗。
五是運用媒體宣傳。利用網站、微信群、微信公眾號開設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專題宣傳,及時報送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活動信息,《廈門市打造“六個平臺”推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建設》信息先后被上級網站和刊物采用。聯合廈門日報社開設專欄,通過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疫情防控工作、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和新疆班承辦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等五個系列專題報道,多方面多角度展示近年來全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成果。廈門日報專欄刊登的《創新平臺促融入共享發展新成果》、《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文章,對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建設工作、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先進事跡進行專題報道,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
六是推進文明創建。結合市民族工作實際及常態化疫情防控特點,籌劃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落實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指標體系有關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開展“攜手同心共創文明城市”活動,通過凝聚創建共識、發起動員倡議、營造宣傳氛圍、打造文明環境和開展共建活動,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六連冠”,打造全國文明城市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