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導報報道(記者 孫春燕 通訊員 范道進/文) “建設”、“管理”、“保障”是廈門建設部門正在打造的三大平臺,在過去一年里,不論是島內外一體化、廈漳泉同城化建設,還是服務和保障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游城市、海峽西岸重要中心城市、東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建設,都離不開這三大平臺的支持。
未來一年,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又將推出哪些新政?保障房、重點工程方面又有怎樣的計劃?城市建設方面還有哪些舉措?近日,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局長林德志給出了回答。
保障房 今年將建設10991套保障房
導報記者:保障房一直都是建設部門的重要工作,今年在這方面有怎樣的計劃呢?
林德志:沒錯,保障房一直是我們工作的重心之一,今年我們將繼續在保障性住房項目發展規劃中展開,按“開工一批、儲備一批”滾動開發有序推進項目建設,按照計劃,今年我們將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0991套,基本建成10000套。
去年一年,省政府下達給廈門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為29000套,按照市政府對建設任務的分解,全市共籌集開工建設項目32個共29290套,占年度建設目標任務的101%,基本建成22848套,占年度目標任務102%,累計完成投資21.6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153931萬元的140%。
未來一年,我們將對去年集美、海滄、同安、翔安區保障性租賃房申請戶的資格進行審核、公示,重點完成萬景公寓、高林居住區等10個保障性租賃房小區三年一審工作,同時完成廈門市人才住房、杏北限價商品房、部隊限價商品房、廈航人才住房的配售工作,重點完成虎仔山莊、高林居住區、島內預約選擇島外房源的選房配租工作及島外4區申請戶選房配租工作。
房地產 推動出臺政策鼓勵商品住宅精裝修
導報記者:房地產投資是經濟運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精裝房也是一個熱門話題,今年會有怎樣的安排?
林德志:今年的房地產固定投資任務是590億元,我們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要保障完成這個任務,并調研出臺住宅精裝修管理實施辦法或指導意見,推動集美、海滄區新增住宅用地建設實施精裝修,推動出臺存量用地建設精裝商品住宅實施獎勵政策。
去年,我們共完成房地產投資518.88億元,同比增長18.43%,其中建安投資及其他費用完成320.73億元,全年超額完成建安投資。
今年,我們還會穩抓商品房項目開工進度的跟蹤協調與管理服務,推動未動工項目盡快開工,已開工項目加快推進;整合局系統行政資源和管理手段,加強對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監管。
停車場 今年建設9個公共停車場
導報記者:一個統計數據顯示,廈門目前的百人擁車率已經超過香港,停車資源急需補充,在這方面,市建設局有什么思考嗎?
林德志:對這個問題,我們也一直在想辦法,今年我們將完成《關于加快我市公共停車場建設的實施意見》的起草并上報市政府,開展公共停車場誘導系統的擴增和完善工作,牽頭全力推進江頭公園、檳榔小區、萬壽路南側、濱北興業銀行、中級法院檢察院等9個公共停車場項目建設。
不僅如此,我們還會在《廈門市機動車停車場管理辦法》立法后評估的基礎上,推動停車場建設管理立法工作;組織實施市政府下達的建設任務,推動一批5000個停車位的停車場開工建設,盤活現有停車場資源;結合停車場建設,根據廈門市停車誘導系統建設的總體方案和實施計劃,按計劃分步驟組織實施,有序推進廈門市停車誘導系統的建設工作,編制停車場智能管理的技術規范和標準。
老舊小區 推進加裝電梯繼續實施小區整治
導報記者:去年,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消息,引起社會極大關注,請問明年在小區物業方面,建設局有哪些計劃?
林德志:哈哈,沒錯,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確實牽動著不少人的利益,到去年11月底,我們已經完成老舊住宅加裝電梯13梯位,3個梯位正在辦理財政補貼手續共計28.8萬元,30多個梯位處于公示及電梯方案設計。
今年,老舊小區除了繼續推進加裝電梯的事宜外,還將繼續實施小區整治,去年開展4個區11個項目整治,下達補助資金1579萬元,老舊小區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和提升,今年這項工作將會繼續加強。
城市面貌 開展12個村莊舊村改造新村建設
導報記者:去年,廈門在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方面成績斐然,今年會有更多動作嗎?
林德志:嗯,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也是城市建設中很重要的內容,去年,我們啟動海滄區山邊、霞陽,集美區田頭、灌口新村、城內,同安區塘邊、浦頭西塘,翔安區馬塘、東園等示范村建設和8條快線沿線村莊整治,累計完成房屋立面整治1387棟、涂裝面積548175平方米;完成綠化景觀改造21000平方米、改造坡面屋檐572米、建設停車場1400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圍墻18916米,規范廣告牌4000多平方米。
同時,島內建筑立面改造及景觀提升工作,建立了建筑立面改造工程的技術論證、造價審核機制,對人才中心、環島干道嶺兜段、蓮前西路駐廈某部隊店面、中山路各節點支路、馬拉松賽道沿線、市政務服務中心夜景工程等26個項目(總造價約3.6億元)的道路兩側立面進行綜合整治及夜景提升改造。
今年,我們將以更大的力度和更高的效率推進城市建設,開展12個村莊的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及36個村莊的家園清潔行動,擴大市容考評機制進農村的城鄉一體化管理方式,將市容考評機制延伸至所有已完成整治的118個重點村。
22848套
全市共籌集開工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設項目32個共29290套,占年度建設目標任務的101%,基本建成22848套,占年度目標任務102%,累計完成投資21.6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153931萬元的140%。
1984.45萬元
去年一年,解決或部分解決工程糾紛35件起,解決被拖欠工程款3220.31萬元,發放農民工工資1984.45萬元。
5073戶
去年1-11月,全市共受理各類保障性住房申請4409戶,其中保障性租賃房申請2029戶、經濟適用住房申請共718戶、保障性商品房申請共1662戶。另外,受理翔城國際限價商品房申請8007戶。完成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5073戶,其中保障性租賃房517戶、經濟適用房789戶、保障性商品房1641戶、限價商品住房2126戶。
三大平臺見成效,施工許可辦理提速
從15個工作日壓縮到1個工作日
在廈門干了十幾年建筑的朱先生,有個很大的感觸,以前要開工個項目,從施工前設計、審批,到施工后的工程質量、安全等問題,總是需要找完這個處,再找那個室,建設局樓上樓下跑,折騰得他筋疲力盡,就這還得碰運氣,運氣不好說不定就在哪個處室等上十天半個月。
現在完全不同了。施工許可從15個工作日壓縮到1個工作日;施工中碰到安全、進度,甚至是資金糾紛,都有主管部門上門服務;到了工程驗收時,建設部門也會主動去協調公安、消防等部門,完全不用朱先生傷神。
朱先生的經歷,其實是廈門眾多工程建設者的縮影;他感觸的來源,正是去年廈門市建設局全力打造的 “建設、管理和保障”三大平臺。
“過去一年,梳理建設、管理和保障三大平臺是我局最重要的工作重點?!睆B門市建設局局長林德志正是這一新舉的“總導演”。他告訴導報記者,重塑建設部門的工作布局,最大的難點就在于統一認識,打亂了各個處室以往的工作習慣和進度,在平臺上為項目服務,通過平臺將各個環節串起來,項目進展到哪一步,就有相對應的處室跟蹤服務,而且不用項目去找處室,在建設局內部處室之間就會完成交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建設平臺如此,管理平臺也一樣。林德志說,他的想法是將小區物業、城鄉綜合整治甚至文明施工等工作內容集中起來,把短期專項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至于保障平臺,就那些非業務部門集中為各個項目服務。
“三大平臺看似簡單,實則作用很大,去年在房地產投資上就發揮了很大的功效,61個項目快速和高效得出人意料。”林德志笑著說,以前,老百姓辦事找不到人,現在辦事的人可以最快找到處室,局里的人也有機會做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