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與博士生合作簽約。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 文/記者 吳笛 通訊員 楊鴻杏 圖/劉東華)20日上午,2019年“藍火計劃”博士生工作團廈門分團正式閉團。來自23所知名高校的34名博士生深入廈門象嶼、盈趣等22家“三高”企業進行一個月技術服務,協助企業研發攻關,解決技術難題47個。
企業遇上對的人
30天解決47個難題
“藍火計劃”博士生工作團是教育部指導,地方政府聯合有關高校,引導博士生深入企業一線,服務地方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產學研合作實踐項目。“藍火計劃”博士團今年首次登陸廈門,是我市首個針對高校在讀博士生舉辦的重要引才活動。
這批博士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23所名校,共有廈門象嶼集團有限公司、廈門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2家知名企業參與對接。
在為期一個月的服務時間里,34名博士生在派駐企業順利完成了駐點科技服務工作,共梳理分析企業技術需求和難題66項,協助解決技術難題47個,提出企業生產工藝優化方案18個,開展專業知識培訓講座34次,參與編制企業科技計劃項目20個,開展各類科研試驗51次,撰寫調研報告數量21份,合作撰寫論文1篇。
破題攻堅動真格校企聯合擦出火花
博士生協助解決的這些技術難題,讓企業獲益匪淺。
比如,在廈門奧普拓自控科技有限公司,來自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李曉樂構建了BP神經網絡和支持向量機SVM模型,并按照公司的標準編寫了相關matlab代碼及使用文檔。同時還給出了“容改需”的具體方案,依據模型預測,該方案可節省電費15%(大約每月可節省電費40萬元)。
來自天津大學的李愷翔發現,傳孚科技(廈門)有限公司現有CA發動機傳動效率高但熱效率低,他提出增加換熱結構和強制對流條件,大幅提升發動機整體效率,同時還解決了大功率工況下CA發動機表面結霜的問題。
來自東北大學的馮興隆為廈門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理論上解決了電子煙零件表面缺陷的檢測問題,并為企業撰寫發明專利一篇。
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的王瑞涵,幫助科技谷(廈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進行了大件貨物運輸的線路優化、鐵路的動態定價模型搭建、航空旅客忠誠度的算法研究、交通行業信用評價體系的技術方案等。
全力服務零距離九成博士生愿留廈
免費提供配置齊全的人才公寓、收集博士生個性就業需求、幫助博士生適應企業生活……主辦方無微不至的保障讓博士們在短短一個月內體會到了廈門求賢若渴的誠意。
“因為藍火,我加深了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廈門的風就像母親的手,溫柔地劃過我的臉頰,我心甘情愿地為這里奉獻出我的才智。”就像博士生代表寫的那樣,主辦方以“廈門藍”為主題充分地向博士生展示了廈門環境、人文等方方面面,組織了一日參訪、線上留廈意向調研、企業實地回訪、廈門“白鷺英才宣傳使者”征選、意向就業企業對接等,廈門給博士生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在活動后期對博士團成員的調查中,91.2%的博士生表達了畢業后留廈就業或產學研合作的意愿。目前已有7名博士生成功留廈,與盈趣公司、鷺燕醫藥、建霖家居、光莆電子等單位簽訂了就業意向書及產學研合作意向書,還有一批博士生打算通過進入高校、考錄選調生等方式來廈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