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記者 吳斯婷 通訊員 張金玲)從今年起,我市將鼓勵企業招收本市農村勞動力,對企業招收本市農村勞動力與外來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險差額,將由市、區財政買單。此舉將緩解我市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也將促進我市農村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在這之前,我市有部分企業認為招收本市農民和外來務工人員在社會保險費上存在差異,招用本地農村勞動力將推高他們的用工成本。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一問題,今年1月26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出臺了《中共廈門市委辦公廳、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
《意見》提出,我市將積極鼓勵本市各種所有制企業招收本市農村勞動力,對企業招收本市農村勞動力與外來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險差額由財政予以補助。
按照稅收繳交關系,思明、湖里、集美、海滄區企業的社保補差由區財政全額負擔,同安、翔安區企業的社保補差由區財政全額負擔確有困難的,由市財政給予一定的轉移支付。
《意見》還提出,市、區各級機關和事業單位招聘市政環衛、綠化、安保、駕駛等公益性崗位人員,要優先聘用本市戶籍富余農村勞動力。各村(居)委會新增公益性崗位原則上應當安排本村(居)農民就地就業。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李欽輝表示,我市鼓勵企業加大吸收本市農村富余勞動力,既可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降低人工成本,又可促進我市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實現農民增收。
按目前基數測算,企業今后每招用一名本地農民,可申請到每個月274.56元的社保費補助,以使企業為本地農民和外來務工人員繳納的社保費用達到一致。
目前各區正在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
鏈接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介紹,此前,我市海滄、集美兩區就已出臺了此項政策。海滄區“十一五”期間,共有220家企業4661人享受企業招用農村富余勞動力社會保險補貼2432多萬元。集美區于2008年出臺文件,受益面逐年擴大,2010年惠及898家次企業共1369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