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崗引才活動走進軟件園重點企業。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薄潔 圖/廈門日報記者 黃嶸) 昨日上午,市人社局召開新聞通氣會,用一組組亮眼的數字說話,交出了沉甸甸的2020年成績單。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市人社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較好地完成了各項業務指標。
【亮眼數字】
1、全市登記用工企業19.48萬家,就業登記在崗職工251.2萬人,分別同比增加21.3%、10.06%
2、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5.6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0.9萬人,城鎮就業困難對象就業1.4萬人
3、全市引育高層次人才626名、柔性引進各類人才8098名、接收院校畢業生入廈61785人
4、開展“一企一策”等各類培訓47.01萬人次,核發補貼資金項目33.48萬人次2.04億元
5、基本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44.95萬人、259.33萬人和258.37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長7.73%、7.18%、7.36%
【回眸2020】
較好地完成了各項業務指標
精準服務 助推企業復工復產
2020年1月-12月,為10.39萬家企業發放2019年度穩崗補貼3.82億元;2019年11月-2020年12月,為2.11萬家企業發放2019年度及2020年度穩崗返還10.66億元;落實國家、省、市階段性降低及減、免、延緩社會保險費政策,共計減少成本135.04億元……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市人社局出臺穩就業保用工若干措施,從企業用工、引進人才、穩崗援企、技能培訓、勞動關系、社會保障、減降成本等多方面精準施策。通過組建“省外員工返廈返崗調度中心”,實施“百名干部掛萬企”機制,有效暢通員工返廈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市人社局還率先“全程網辦”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實現大數據比對確認,精準高效落實援企穩崗政策,作為“福建省創新1234穩定就業工作方法”之一,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違法欠薪案件數、涉及金額、涉及人數指標與2019年同期相比實現了“三個下降”。接受國務院根治欠薪工作實地考核,創歷史最好成績,獲國務院督察組充分肯定。
精準施策 就業創業引才留才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以保障居民就業、提升就業滿意度為出發點,市人社局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推進重點群體就業。兌現各類促進就業創業優惠政策4.31億元,發放本市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金3.81萬人3.54億元、臨時價格補貼3.67萬人3109.86萬元,發放外來失業員工一次性生活補助金8.55萬人5687.08萬元,發放提升企業職工職業技能補貼5.43萬人7859.68萬元。
人才是最硬核的資源。我市人社部門推動市區聯動引才、驅動企業優勢招才、拉動產業抱團攬才,實行“線上”“線下”聯合招引,打造畢業生入廈求職“云通道”、“百城千校萬人”云端大招聘平臺,引入“直播帶崗”開展帶崗直播招聘活動。進一步擴大職稱改革試點,“航空維修產業職稱評審”被列為國務院第六批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市人社局還注重開發廈臺人力資源,首次通過網絡對接形式舉辦“2020臺灣人才閩西南(廈門)網絡對接會”。認定臺灣專業技術人才證照,核發考核合格臺灣專家(專才)補貼2891.21萬元,并助推85名臺生參加實習見習,撥付345人次補貼324.03萬元。
精準推進 保障民生完善服務
在民生保障方面,市人社局有序推進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全省統籌,工傷保險順利平穩完成省級統籌,并在全省率先出臺《廈門市工傷康復管理辦法》,確定了“先康復、后鑒定”的原則,規范了工傷康復準入、準出的評估機制。發行應用第三代社會保障卡(市民卡),已申領換發卡160多萬人;簽發電子社???47萬張。完成省、部屬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移交屬地社會化管理,實現我市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全覆蓋。
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市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增幅約5%,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增加到310元;連續第16次提高工傷保險定期待遇。除此之外,我市人社部門還著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不見面”審批,依申請事項100%進駐省網辦事大廳;149個事項網上申報率100%,依申請事項“一趟不用跑”占比66%;審批服務窗口受理業務50.06萬件,即時辦理率87%,辦結率100%。
精準對接 助力鄉村振興扶貧勞務協作
我市人社部門多措并舉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印發《2020年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方案》,持續為鄉村引進高質量人才;調整農業系列職稱評審周期,方便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申報;支持“三高”企業、重點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我市鄉村振興示范村注冊登記的企業和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企業,按照我市“一企一策”技能培訓政策組織開展職工技能培訓并予以補貼。
市人社局積極推動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工作,從智力幫扶、人才幫扶和社保幫扶等方面對臨夏州開展協作幫扶工作。去年,幫助臨夏州貧困勞動力輸轉來廈門就近就地、第三代就業29339人,幫助中西部22個省份貧困勞動力在廈門就業114382人。通過“點對點”輸轉,推送崗位信息26109個次,開展招聘90場次。
【展望2021】
落實各項 穩就業政策措施
“我們將加強企業用工保障和公共就業服務,推進人力資源產業園建設,探索在新興行業增設1個-2個新的職稱評審專業。”在昨日的新聞通氣會上,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市委經濟工作會和剛剛閉幕的市兩會精神,堅持以穩定和擴大就業為工作主線,落實各項穩就業政策措施,保持就業局勢穩定。加強人才服務,落實人才安居工程,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并出臺職業技能競賽管理辦法。
除了提升社會保障服務,人社部門今年還將重點加快推進勞動關系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以招用農民工較多的工程建設領域、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及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為重點,加大根治欠薪工作力度。加強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積極拓展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渠道,深入推進技能扶貧,實現跨區域勞務協作深度對接,促進勞動力來廈就業。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在廈啟動,市人社局也將重點工作與金磚國家緊密聯系起來?!拔覀儗f同推進金磚國家人才培養和交流基地建設,探索便利金磚國家人才流動體制機制?!笔腥松缇窒嚓P負責人表示,他們將開發面向海內外留學人才的掌上對接交流平臺,打造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金磚”賽道。依托廈門技師學院建設金磚工業能力提升培訓基地,逐步建立金磚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認證機制,構建技能等級和技工院校職稱貫通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