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8月3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黃智敏)廈門是一座海洋城市,每天的潮起潮落,實際上蘊藏著無盡的能量。在廈門市政協昨日召開的推進海洋經濟專題協商會議上,市海洋漁業局透露,將推動馬鑾灣潮汐發電工程、廈門灣波浪發電工程,促進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
政府的思路,與民主黨派、政協委員不謀而合。著名海洋專家、臺盟廈門市委名譽主委郭允謀表示,以馬鑾灣平均庫容8平方公里計算,可裝機容量2800千瓦,每年可向電網提供7000多萬度電能,是建設萬千瓦級潮汐電站的理想選址。
與潮汐能相比,波浪能更是一種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不像潮汐發電需要建造水壩,對海岸的破壞相對較小,更具發展潛力。郭允謀說,只要波浪平均波高大于0.5米就可以開發利用,廈門東部海域大多可以實現,其中廈門灣口的圍頭、流會海域是福建八大浪區之一,波高在0.7米以上,很有開發利用的價值。
各種海浪發電裝置
海蛇
一節節如火車車廂大小的海洋能源轉換器躺在海面上,藉由起伏波動來推動內部的沖擊起水機。
風扇
類似風力渦輪發電機的裝置,靠著潮汐的改變來旋轉。
風箏
小型渦輪機組成的陣列以纜線固定在海床或河床上,只要相當小的水流就能發電。
浪板
一端固定的大型浮板可像蠔殼般擺動,把海水擠入高壓管線來驅動岸上的渦輪發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