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晚報訊(記者 曾海林 林劭彥 通訊員 劉北飛)最尖端的“中國創造”在央企手中。廈門國企正積極與央企對接,謀劃將北斗衛星等尖端產業鏈引入廈門,打造我市新的支柱產業。
日前,赴北京拜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的市國資委主任林杰,在凌晨一點趕回廈門。當日,廈門信息集團的幾位高級工程師急飛北京。據悉,廈門國企正積極就北斗衛星民用項目落戶廈門與央企接觸。
“如果項目能夠順利落地投產,到2015年,廈門的北斗產業鏈將有望實現300億元的年產值。”林杰表示,對于與廈門企業合作,央企也很感興趣,例如將北斗衛星與金龍客車相結合。據悉,廈門國企與航天企業早有緣分。例如,去年我市就提出,擬以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長城工業公司和廈門翔業集團兆翔花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中國南方(廈門)種苗繁育和航天育種中心。
雖然許多城市也看上了北斗產業,競爭對手不少,但林杰表示,廈門在對接北斗衛星民用化方面有自己的獨特優勢:首先,廈門有長期發展電子產業的基礎,積累了大量人才;其次,有三個軟件園區作為載體,政府服務企業的能力也廣受好評,企業發展環境好;此外,廈門生活環境優越,國際化程度高,也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來廈展業。
“廈門國企不缺資金,也不缺管理人才,但大都集中在商貿、地產等傳統行業,缺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的技術。而央企集中了國內最尖端的技術和人才,許多技術走在世界前沿。“林杰表示,發揮同為國企的“血緣關系,與央企合作,不僅對市屬國企本身,對廈門經濟的轉型升級,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