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漳泉三市同城化項目中,“醫療同城化”尤為引人關注。就在下周,三市衛生局長將齊聚廈門,商討、簽訂“三地醫療合作方案”,并將于9月正式啟動合作方案,一系列惠民的醫療項目將進入實際運作。隨著廈門市加強醫學中心和重點專科建設,發展名院、名科、名醫培育戰略。廈門作為閩西南醫療衛生中心,對周邊地區的醫療衛生服務輻射能力已經顯著提升,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的功能和地位正逐步顯現。
市衛生局局長黃如欣在采訪透露,近年來越來越多周邊地區的患者到廈門就診。據統計,我市大醫院的住院病人中,有40%來自廈門周邊地區,在一些好的專科醫院如眼科中心、心臟中心、婦幼保健院等,大概有70%以上的住院病人都來自周邊地區。
“同城化是否會加劇廈門看病難”是不少市民擔心的一個問題。黃如欣表示,“這個問題只能通過發展來解決”,我市正不斷擴容大醫院,另外,還將搞多層次的醫療,外地一些經濟條件好的病人可以分流到高端醫療機構去。
黃如欣表示,在這方面,廈門應該有更大的胸懷,作為區域性中心城市,在公共服務上應為周邊地區的百姓提供便利,這是對中心城市的要求。而且他們到廈門來看病,需要在這里吃、住,也會帶動消費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案例1
早上來廈看病 中午回漳吃午餐
林女士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一直在廈門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看病。去年,因為工作調動,她從廈門的單位辭職到漳州上班。一到公司,她就趕緊把醫保卡換為全省通用的,有什么身體不適,就可以第一時間回到廈門就診。“習慣了,還是找熟悉的醫生好。現在醫院的系統就可以直接結算了,不需要我操心。”林女士說。
昨日上午8點,她從漳州出發,9點半就到了第一醫院。在此之前,她已經通過預約定好了10點12分的專家號。提前半小時到達,她在預約科室準時看上病。10點半看完病,當天沒有需要額外檢查的項目,林女士開車回漳州,到家吃午飯時間都很寬松。“現在廈門有市民健康信息系統,如果有做檢查,我還能直接在網上看。結果正常,就放心,有問題,再回來看。真的很方便。”
案例2
開車一小時 到廈門生孩子
昨日上午,在廈門市婦幼保健院產科病房,初為人父的余先生笑得合不攏嘴。剛剛產下孩子的母親蔡女士則躺在床上,雖然有些疲勞,但臉上充滿了幸福,一刻不停地看著躺在身邊的寶貝。
“小家伙是個小淘氣,我們9日中午就從南安過來了,一直撐了好多個小時,拖到今日凌晨才出生。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余先生告訴記者,“從中午一直到現在,我都舍不得走出去,一直守在這里,就等著最早看到孩子!”說到這里,他掩飾不住滿心的幸福。
“到廈門生孩子,安全又舒服,服務也好。”余先生說,在南安當地,產婦到廈門生孩子已經是尋常事,他的幾個表親都是在廈門生孩子。“開車到廈門才一個小時。之前產檢建卡就已經在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