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坐在廈門市第二醫院外科病床上,57歲的同安祥平街道陽宅村村民陳齊輝臉帶笑容——經過精心治療,做完食道手術一周后他便可以自主進食,很快就可以病愈出院。
陳齊輝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筆賬:這次他生病住院共花費醫療費5萬多元,其中4萬元由醫保承擔,只需要自付約1.2萬元。“我這病要是沒醫保,我也不敢進醫院呀,擔心看不起病啦!”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樸實的陳齊輝道出了心中的感激,“黨和政府實實在在關心著咱們老百姓。”
構建和諧社會,打造幸福廈門,就是要讓城鄉居民享受一體化的社會保障福利。作為市委市政府30件惠民實事,從今年7月1日起,全市統一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繳費標準,財政補助從190元/人·年提高到300元/人·年,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統一,同時將城鄉居民住院報銷比例從60%提高到70%,減輕居民負擔。目前,我市城鄉居民參保總數達到91萬人,據測算,統一籌資標準后,市、區兩級財政需投入2.7億元。與此同時,我市參保人員在38家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就醫,使用國家基本藥物,最高可報銷500元,這一優惠政策的受惠人群今年也擴大到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未成年人、大學生。
“城鄉一體化醫保政策,讓農村患者更加關注自己的健康,患病后能夠積極主動就醫。”位于集美的廈門市第二醫院外科醫生熊偉告訴記者,市第二醫院80%的患者來自島外農村,以前很多農村患者生病了不愿意到醫院看病,有的小病拖成了大病,有的為了省錢手術一兩天后還沒有痊愈就急著回家。市委市政府實施城鄉居民醫保標準一體化政策,提高城鄉居民住院報銷比例后,農村患者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轉變,他們不再諱疾忌醫,就診積極性顯著提高,而且都會徹底治愈后才離開醫院,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數都得到了極大提升。
市社保中心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科副科長郭達群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逐步統一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標準和醫療待遇,構建城鄉居民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這是廈門加快推進島內外一體化進程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