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記者 陳莼 通訊員 陳惠婷 圖/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傳承是最好的紀念,開創是真正的永存。多年來,市衛生健康系統各級團委在各級黨組和上級團組織的堅強領導下,為廈門衛生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先后涌現出各級青年文明號、青年五四獎章、優秀團干、優秀團員等一大批優秀集體和個人,更多的團員青年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顯著增強,為提高廈門乃至福建的醫療衛生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激勵和引領廣大青年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精神,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團市委“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號召,4月26日上午,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團委組織來自衛生健康系統13家直屬單位的百名共青團干部、共青團員在廈門革命烈士陵園舉行“醫心向黨·筑夢青春”特別主題團日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民族精神。廈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局級)林剛,共青團廈門市委員會常委、組織部長何藝暉參加本次活動。
【現場】
紀念碑前重溫《從醫誓詞》默哀致敬革命先烈
活動當日,市衛生健康系統團員青年們懷著對烈士的崇敬之情,脫帽肅立,齊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默哀致敬先烈。隨后,市衛生健康委團委書記吳康妮帶領全體人員重溫《從醫誓詞》,系統團員青年們一道舉起右拳莊嚴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為神圣醫療衛生事業的一員,我決心向革命烈士學習,繼承英雄遺志,弘揚五四精神,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學之圣潔與尊嚴……”表達他們繼承英雄遺志,弘揚五四精神,投身醫療事業、服務病人、維護醫學事業神圣與純潔的決心。
福建省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珣作為衛生健康系統優秀青年代表,就如何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五四精神、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進行團旗下演講。李珣表示,新時代召喚新青年,新青年推動新時代,作為當代青年,我們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在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奮進的歷史進程中,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更好地繼承與弘揚五四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切實增強“四個意識”、樹立“四個自信”,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不僅是當代青年對五四運動一百周年的最好紀念,也是對五四先驅的最好告慰。
“對于醫務工作者來說,救死扶傷、維護人類健康就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使命。”吳康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五四運動百年之際,市衛生健康委團委舉辦這場特別的主題團日活動,借祭掃之機,重溫歷史,激揚當下,展望未來,突出儀式教育感召作用,號召廣大醫務青年銘記這份使命的光榮,在維護人類健康這條神圣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不畏艱辛,執著追求,永不言棄。
【典型故事】
跨越黃沙碧海 遙赴“支醫”夢
2018年10月31日,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第四批寧夏幫扶團出發奔往距離鷺島約1800公里的海原縣,開始了為期半年的支援生活。這次幫扶由該院尹振宇副院長帶隊,青年團干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葉志堅也在這批“支醫”隊中。
一天夜里,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值班大夫告知有一位不明原因的急危疑難腹痛患者,要求術中會診。接到會診通知后,葉志堅立即利用腹腔鏡技術和豐富的急腹癥治療經驗,進行了全腹腔探查,找到疾病根源,最終解除了患者的病痛、幫助其快速康復。手術結束,已是凌晨,外面下著冰雪,但葉志堅的內心卻是喜悅、暖和的。
這只是葉志堅在援助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人民醫院工作期間的一幀畫面。葉志堅說,最難忘的是海原人民獨特的熱情好客,領導同事儼如家人般溫暖。在援寧期間,葉志堅還利用專業所長,開展了腹腔鏡微創診療新技術,制訂定了胃腸外科常見病診療規范,促進、提升了當地醫院的診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