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六件民生大事 全面提速
黨的十八大以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就業、就學、醫食住行”等六件民生大事項目,進入了全面提速期。
創新社會管理 三年規劃
我市即將研究出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三年規劃”(2013-2015),將從頂層設計、系統設計和制度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確保我市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廈門日報訊 (記者 許若鯤 盧維偉)“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廈門市委市政府始終突出“民生”二字,在全面推進跨島發展戰略過程中,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六件民生大事”,成為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著力點。
早在今年9月,為了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于偉國六次深入基層,圍繞“就業、就學、醫食住行”的“六件民生大事”展開專題調研,廈門隨即推出了一系列惠民重大政策與舉措。在專題調研中,于偉國反復強調“調研只是開頭,關鍵看行動。”并要求相關部門更好更快地推進問題的解決。
黨的十八大以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按照“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精神,廈門“六件民生大事”的項目,進入了全面提速期。
破解交通難,目前疏港路下穿仙岳路口通道工程已全面進入樁基施工階段,廈門還計劃開工建設5條這樣的下穿工程;同時,廈門年內還計劃開建16座停車樓,最早開工的火車站南廣場停車樓,目前正加速施工,建成后將可提供停車位約860個。廈門正打通6條“斷頭路”,新建9條道路,推進力度、進度可謂空前。
破解就醫難,廈門正在多管齊下,進一步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目前,廈門正加快市第一醫院門診大廳擴建、中山醫院內科病房樓、中山醫院湖里分院、市口腔醫院、翔安同民醫院等在建項目建設進度。此外,市第二醫院海滄分院二期、集美分院三期建設,兒童醫院、心臟中心兩個專科醫院建設,也在快速推進。
就業,就學,食品安全,住房等多項實事,各項建設同時在推進中。
廈門,把解決民生實事,放置于全面推進跨島發展戰略的背景下通盤考慮。近年來,按照“規劃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的要求,廈門正在形成城鄉一體化新格局。已經建立了城鄉一體的醫療保險全覆蓋;建立了城鄉一體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將義務教育全部納入政府公共財政的保障范圍,城鄉一體,農民工子女享受同等教育待遇;率先建立了覆蓋全體市民、分層次保障的住房保障體系。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相關的民生保障措施,正在進一步深化中。
記者還獲悉,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廈門即將研究出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三年規劃”(2013-2015)。在未來三年內,我市將對“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社會管理格局的頂層設計、系統設計和制度建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確保我市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研究出臺了《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實施意見》。經過一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市實施了37個創新項目和思明、海滄2個綜合試點區,形成了民生保障一體化、糾紛調解多元化、社區管理網格化、治安防控立體化、涉臺服務便利化的“五化”模式,走出了一條符合廈門實際、具有廈門特色的社會管理創新之路。
“三年規劃”將根據黨的十八大對于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精神,重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科學規范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實有人口管理服務、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公共安全體系和應急處置能力、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社會管理法制建設等八個方面的工作,全面提升我市的社會管理水平,確保社會持續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