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單由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權威發布
-廈門排名較上年上升兩位,是我省唯一入圍城市
-廈門可持續競爭力、宜居競爭力和宜商競爭力分別位列全國第13位、第11位、第15位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李曉平) 去年是中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奮力發展、轉型升級和激烈競爭正成為當下的主旋律,中國城市格局也因此發生重要變化。昨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權威發布2018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從不同等級、不同區域、不同都市圈,比較2017-2018年中國城市在綜合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宜居競爭力和宜商競爭力的升降。在最具“含金量”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中,廈門進入國內二十強,排名第17位,比上年上升了兩位,也是我省唯一入圍的城市。
據介紹,綜合經濟競爭力主要考察城市GDP增量和GDP密度。今年以來,我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良好開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14.67億元,增長8.0%,增幅較全國高出1.6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8億元,增長2.7%,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第二產業增加值439.43億元,增長7.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670.75億元,增長8.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為0.4:39.4:60.2,第三產業比重較去年同期提高3.3個百分點。
報告顯示,2018中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排行榜中,香港始終保持全國首位,廈門排名第13位,呈現持續上升態勢;2018年宜居城市競爭力指數最高的還是香港,同樣是連續3年位居首位,廈門位居第11位。活躍的經濟環境、優質的教育環境以及健康的醫療環境是造成城市宜居競爭力差異的重要因素,報告說,2018年二、三線城市宜居能力大幅提升,廈門和青島兩個海濱城市的都市圈首次躋身宜居競爭力第一陣營。
營商環境好,城市經濟才能充滿活力。報告顯示,2018年城市宜商競爭力前五名的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第6名到第20名城市的宜商競爭力水平較為接近,競爭激烈,廈門位居第15名。
創新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態文明、文化繁榮和城鄉一體化對城市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影響,當前我市正著力構建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相契合、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城市經濟新格局,著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