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談會上,各位專家、領導談經驗談感想,氣氛熱烈。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 江海蘋 通訊員 王毅雙)昨日上午,全市法治工作者學習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座談會召開。市領導詹滄洲、何清秋、魏剛、林銳出席會議。
座談會上,張斌生、郭曉芳、黃杰、宋方青、楊立茂、陳茂和、孫衛星等7位從事法治建設和法治研究的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先后發言,暢談了學習四中全會精神的認識、感想和體會,并共同探討如何以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化我市“法治廈門”建設。
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詹滄洲在總結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基本原則和重大任務,深刻回答了在當今中國建設什么樣的法治國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全市從事法治工作的同志要在全面領會四中全會精神上下功夫,準確把握精神實質和豐富內容,深刻領會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內涵以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路線圖,切實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任務真正落到實處。
詹滄洲要求,建設“法治廈門”是落實依法治國方略、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在地方的具體實踐,全市廣大法治工作者要圍繞加快建設“法治廈門”深入思考、加強研究。要深入研究如何把握好正確方向,落實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要求,把黨的領導貫穿到法治建設的全過程;深入研究如何運用好特區立法權,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提高立法質量,不斷完善特區法規體系;深入研究如何加強依法行政,積極打造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深入研究如何筑牢公正防線,積極穩妥推動司法體制改革,以司法公正引領社會公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深入研究如何培育具有廈門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加快推動《廈門經濟特區法治宣傳教育條例》早日出臺,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詹滄洲強調,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大力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隊伍建設的首位,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大力加強司法作風建設。積極推動法治工作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嚴格法律職業準入制度,暢通人才交流渠道。結合司法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和職業保障制度。
詹滄洲最后指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為我們描繪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宏偉藍圖,全市廣大法治工作者要共同努力,在 “法治廈門”建設的生動實踐中發揮更大作用,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為服務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
【專家學者暢談“法治廈門”建設】
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張斌生:
法治剛則國脈強,社風正則民心順

目前反腐敗斗爭的形勢有四個空前:當前腐敗問題的嚴重程度在黨史上空前,黨和國家反腐敗的決心和整治的力度空前,廣大人民群眾對反腐敗的信心和支持空前,反腐敗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空前。
反腐敗要標本兼治。治標,無論是老虎和蒼蠅,要一查到底,絕不手軟。治本,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依法限權,避免專權、濫權。行政執法人員自身要知法守法,才能公平公正文明執法。
司法的地方化和行政化,嚴重破壞它的公正性和公信力。公正是法制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于社會公正起到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起到致命的破壞作用。
司法干部的素質提高是關鍵。要敢于抵制利的誘惑,排除情的干擾,防止權的濫用,警惕丑的腐敗,頂住勢的壓力。要敢于改變言、情、權、勢、錢都比法大的誤導。
要正確處理維穩與公民維權的關系。憲法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但是,不能片面理解維穩壓倒一切,傷害到公民的維權。同時也要教育公民正確理解,不能以私權破壞公共秩序,危害社會治安。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剛柔相濟,相輔相成。德法相繼,要把藍圖變為現實,需要付出長期的艱辛努力,要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
法治剛則國脈強,社風正則民心順。要把藍圖變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對得起過去、現在和未來,瞻前顧后,才能激勵我們有更大的歷史自覺,勇于進取才不會安于現狀,止步不前。
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郭曉芳:
完善地方立法,建設法治廈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科學指南,是加強法治工作的行動綱領。
要創新立法模式,完善立法體制機制。我們要用足用好廈門的兩個立法權,深入推進科學立法,完善并推廣多元的草案起草形式,進一步發揮立法專家顧問的參謀作用,推動開展同高??蒲袡C構的協作合作,探索和試行立法決策的第三方評估,努力掌握和尊重立法工作的科學規律。大力推動民主立法,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堅持專家論證會、征求意見會和立法聽證會的制度,豐富法規草案的報紙網絡征求意見形式,研究互動雙向的建議意見研究機制,使立法工作匯聚民智、體察民情、反映民意。
要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發揮人大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進一步貫徹落實《決定》關于人大發揮立法主導作用的要求,做到立法項目選擇、立法價值取向、法規審議進程,以及執法檢查、立法后評估、法規解釋、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等立法相配套工作的主導。
要強化重點領域立法,強化實施性立法、特色性立法、民生性立法和創新性立法,尤其是要將人民利益和權益的保護列入重點,加強環境保護、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立法。
要加強立法隊伍建設,為立法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從人大角度來看,必須加強立法隊伍建設,加強常委會自身建設,增加有法治實踐經驗的專職常委比例,依法建立健全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立法專家顧問制度。
市法制局局長黃杰:
從制度落實層面,完善行政行為監督

政府立法工作是市法制局的重要職責。自1994年我市取得地方立法權以來,市法制局先后起草、審查了近300部法規、規章草案,其中由市政府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規草案130余部,制定政府規章156部。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工作,不斷完善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積極引導公眾有序參與立法活動,進一步強化重點領域立法。
《決定》從六方面明確了“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具體路徑。我們將認真學習,結合職能推動從制度落實層面完善行政行為的監督機制。在“事前”監督方面,進一步加強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完善規范性文件管理機制,并將其納入規范化、法制化軌道。在“事中”監督方面,認真落實《廈門市行政執法責任制規定》,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嚴格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在“事后”監督方面,繼續深化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努力化解行政爭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就如何推進實施依法治國方略作了全面而系統的部署。我們將結合職責,組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并按照省、市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細化責任,逐一落實。
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宋方青:
《決定》掀開中國法治建設新篇章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這次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掀開中國法治建設的新篇章。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這是新的中央領導集體關于新形勢下加強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
黨與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核心問題?!稕Q定》在強調堅持黨的領導的同時,要求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并對黨的法治思維與法治工作方法作了具體闡述,這對于確保黨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進行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
《決定》提出完善我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的具體措施,特別是《決定》確立憲法宣誓制度,對于彰顯憲法權威,增強公職人員的憲法觀念,激勵公職人員忠于和維護憲法意義非凡。
《決定》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部署了推進依法治國的措施與路徑,這些措施和路徑都直面我國法治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中央的頂層設計,有針對性地回應了人民群眾呼聲和社會關切,為解決中國問題提供了法治化與制度化的最佳方案。
市委黨校法學教研室主任楊立茂:
樹立法治思維,推進依法執政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是關鍵。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帶頭尊法、守法,嚴格依法辦事,有效引領社會法治風氣,對全社會法治環境的形成,具有指標性的作用。
領導干部要從思想上深刻領會和堅持法治精神,樹立法治思維,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提高依法辦事的素養,提高執政意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
依法執政,領導干部要樹立底線意識、樹立權力清單意識、樹立法律后果意識和樹立依法辦事的典范。要通過憲法、法律、黨章、黨規的學習和貫徹,培養領導干部遵從法律的思維模式和工作習慣。
領導干部要嚴格遵守實體規定,認真履行法定程序。比如此次四中全會關于重大決策的合法性審查程序就規定, “未經合法性審查或經審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討論”,這比原來規定的“不得作出決策”又進了一大步。所以,領導干部既要有所作為,又要依法作為。
我市在實施“美麗廈門共同締造”過程中,規劃提出后交由全市廣泛討論,光是入戶宣傳冊就發放了70萬份,之后的《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又經市人大表決通過。整個辦事過程,集中體現了民主、科學、合法決策的特征,完全符合四中全會關于重大決策的要求,是運用法治思維謀劃社會發展,堅持依法辦事的典范。
湖里區法院副院長陳茂和:
保障人民參與司法,有效發揮司法職能

湖里法院黨組將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在市委、區委領導和上級法院指導下,進一步做好各項工作,為推進“法治廈門”建設發揮更大作用。
要始終堅持公正司法,確保憲法法律正確實施;要堅持證據裁判原則,加強人權司法保障;要加強審判監督和管理,大力推進公正高效均衡結案,不斷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
要積極穩妥推進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探索完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堅持“專業化審判、扁平化管理、精英化法官”的改革思路,積極探索,先行先試,不斷完善以審判權為核心、以審判管理權和審判監督權為保障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有力推進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落實人民陪審員制度。全面推進法院信息化建設,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要充分有效發揮司法職能,促進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認真總結司法實踐經驗,研究法律適用問題,促進科學立法;加強行政審判和國家賠償工作,監督支持依法行政,促進嚴格執法;充分發揮司法的教育、評價、指引、示范功能,用人民法院的一切活動加強法治宣傳教育,促進全民守法。
要切實堅持從嚴治院方針。不斷強化全體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業務能力建設、職業道德建設、司法作風建設,進一步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不斷完善司法作風建設長效機制。
廈門市律師協會副會長孫衛星:
對律師要求更高,機遇與挑戰并存

十八屆四中全會把“依法治國”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為律師行業從事法律服務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決定》確立的依法治國總目標為律師行業的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有力保障。尤其是“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等方面的改革,大大拓寬了律師服務領域,不僅為政府采購法律服務提供了依據,也給律師在政府依法執政、依法行政過程中發揮作用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同時,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深入進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推行,也將為律師拓展法律服務范圍帶來契機。
四中全會對健全律師分類管理、完善律師事務所內部治理結構、加強律師執業權利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創新做出了詳細部署,不僅給律師行業的服務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也使法律服務市場面臨新的、更嚴峻的挑戰。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律師協會必須依法推進行業自律,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進一步嚴格規范律師職業行為,提高律師隊伍業務素質,嚴格執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努力構建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律師事務所也要加強內部管理的調整、業務拓展的調整以及服務方式、服務內容的調整,努力適應依法治國的新要求。
本組文/本報記者 江海蘋 通訊員 王毅雙 本版圖/本報記者 張琪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