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義務交警在郵輪碼頭為游客指路。記者 施辰靜 攝
在廈門街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身影:他們身著印有“義務交警”醒目標識的制服,頂著風雨烈日進行交通疏導;每天晚高峰時段,他們又擔起“平安使者”角色,準時出現在市區一些無燈控斑馬線前,對不文明交通行為進行勸導糾正……
這樣一群身影來自各行各業,既有活力青年,也不乏古稀老者,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廈門義務交警隊隊員。
在近日公示的全國2018年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名單中,廈門市有兩個上榜,義務交警隊就是其中之一,獲評“最佳志愿服務組織”。
集結正能量 愛心筑起交通安全防線
“短短幾天就收到了上千條報名信息,一些居住在島外的市民甚至搭乘近一個小時的公交車,趕到交警支隊現場報名。”雖然已經過去近4年時間,每當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廈門義務交警隊負責人、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民警林驊依舊動容。
2015年4月,廈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通過各大媒體發布了廈門市義務交警隊招募信息。消息很快得到了市民的積極響應。2015年5月10日,廈門市義務交警隊在白鷺洲音樂噴泉廣場舉行授旗啟動儀式。經過近4年的發展,全市義務交警隊從成立之初的7支增至10支,分別是總部、思明分隊、湖里分隊、海滄分隊、集美分隊、同安分隊、翔安分隊、軟件園隊、公交“小黃帽”隊、人保財險隊,隊員也從420人增至2494人,遍布島內外,涵蓋了在校師生、退休老同志、公務員、企業高管、公司職員、家庭主婦等各行各業。
葉脘是廈門義務交警湖里分隊聯絡員,因為平時自己開店,時間比較靈活,她便想參加一些志愿服務活動。后來在好朋友的推薦下,她于2015年底加入義務交警志愿服務隊伍,截至目前已累計參與了500多個小時的志愿服務。
雖然這份志愿服務常常是風里來雨里去,但是,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就感覺不到累。4年來,葉脘發現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充實,朋友圈也擴大了,參加志愿服務不僅讓她學到了許多交通知識,同時也影響了家人孩子。“有時候,我會帶著孩子一起去參加義務交警的服務,孩子也在志愿服務中掌握了更多交通知識,現在過馬路會很自覺地走斑馬線”。
在葉脘看來,這個隊伍里的每一個人都很投入,很有熱情,有時候為了參加服務,許多人甚至會從自己的工作中請假趕來,所以這樣的氛圍很感染她。“就拿同屬湖里分隊的志愿者謝明啟來說,他雖然只有一條腿,行走不便,但仍是堅持執勤,他給我的觸動很大,帶給了我很多正能量。我相信和什么樣的人待在一起,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支隊伍充滿奉獻精神和正能量,也能督促自己成為這樣優秀的人。”葉脘說。
警隊領導+自我管理 機制創新保障隊伍有序發展
當市民的熱情遇上創新管理機制,便激發了一個志愿隊伍強大的凝聚力,讓每一次任務都圓滿完成。
為了讓義務交警隊穩健發展,在籌備階段,廈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便明確了“警隊領導+志愿者自我管理”模式,即義務交警隊接受各級公安交管部門領導。同時,在隊員中選拔優秀骨干作為警方副手,協助開展隊內工作;鼓勵有專長的隊員,組建綜合、宣傳、培訓等聯絡工作組,協調隊伍日常運作,完善志愿服務組織管理運行機制,在一定范圍內實現自我管理。為實行科技化管理,廈門交警支隊還聯合技術公司共同研發了一套志愿者微信管理平臺,實現報名、任務領取和積分獲得的手機可視化操作。
每次招募面試,交警支隊的民警都會提前告知對方義務交警隊的無償性,但沒有一位報名者因此打退堂鼓。“雖是無償服務,但協勤工作中增長了自己的交通安全知識,就是無價的精神財富。”在日常的路面協勤工作中,也有不少市民詢問是否有報酬,隊員們總是這樣回答。有些隊員還笑著說,因為更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自己開車時的罰單少了,等于是“賺了錢”。
事實上,義務交警隊員“甘當小兵”的奉獻精神不僅僅體現在守護交通安全這一方面。打開手機微信“廈門義務交警”公眾號,可以瀏覽到往期活動風采展示。這些言辭詼諧幽默又充滿正能量的總結,從文字到攝影,甚至后期編排制作,常常由多才多藝的隊員們共同參與完成。
“以前看到道路擁堵,總覺得是交警部門‘不作為’,現在自己成了義務交警,站在崗位上,才真正體會到交警的不容易,也會深刻反思自己和朋友家人是不是做到了時刻遵守交規,有沒有給行人帶來不安全因素。”一位“資深”義務交警隊員說出了自己的心聲。義務交警隊的出現,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搭建了警民互相理解的橋梁,也成為交警部門調整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一線調研員”。
運行近4年來,廈門義務交警隊在交警部門的精心組織下,使傳統的交通志愿服務突破瓶頸,得到更廣泛深入、規范有序的開展。例如,制定《義務交警隊伍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明確志愿者的準入條件、權利義務、服務范疇、積分考核標準、后勤保障、獎懲激勵措施和組織紀律;落實崗前培訓和日常復訓等專業培訓,提升服務技能,舉辦隊列、交通指揮手勢、斑馬線協勤規范、簡易事故快速協處、急救知識和交通英語等集中專業培訓;此外,還落實安全保障和激勵機制,配發協勤裝備和制式隊服,購買60萬元/人的協勤期間人身保險,開展文化建設和優秀表彰,凝心聚力。
如今,廈門義務交警隊已然成為文明廈門的一張閃亮名片。每逢周末和法定節日,中山路、環島路、海滄嵩嶼碼頭、同安影視城、翔安香山等景區和繁華商圈都可以見到義務交警協勤的身影;而遇到大型活動及賽事保障,如廈門國際馬拉松賽、各大論壇、重要考試及大賽,義務交警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一年,廈門義務交警隊共發布志愿服務活動2.6萬條,參與人數達4.5萬人次,服務時長累計8.3萬小時,平均每天出勤近百人次,全年人均出勤時長達41小時,協助警方有力保障活動的順利開展。此外,還承擔起了交通安全宣傳進校園的工作,并先后參與了市、區文明辦、政法委、公安局和交警部門組織的“110宣傳日”、3·15學雷鋒志愿服務、“122全國交通安全日”等平安創建活動,為文明交通作出貢獻。(福建日報 記者 田圓 廖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