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7日召開的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工作動員部署會上,我市針對在2021年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查找出的問題,提出要迅速開展五大專項整治行動,包括市容市貌專項整治、交通秩序專項整治、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公共設施專項整治、村鎮環境專項整治,力爭6月底前取得明顯成效,10月底前鞏固提升,12月底前建立常態長效機制。
五大行動開展以來,取得了哪些成效?還存在哪些問題,市民群眾有哪些意見建議?本報今起推出特別策劃“五大專項整治行動/記者走現場看成效”,記者深入現場,追蹤展示五大行動的積極成效,點出不足,提出建議,將專項整治行動引向深入,讓更多市民認可“做文明人,創文明城”理念,共同參與到文明典范城市創建中,推動我市文明創建工作向更高水平邁進。
溪岸路上,商家不再“任性”地將商品擺在人行道上、頭頂的“蜘蛛網”不再雜亂無章“張牙舞爪”。寨上農貿市場中,電動自行車也不再“流浪”,乖乖停進劃線區……市容市貌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我們的城市正在變得更整潔干凈、文明有序。
五大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作為市容市貌專項整治協調組牽頭單位,市執法局聯合相關部門先后開展了5輪綜合整治行動,近一個多月來,市區兩級共組織統一行動近500場次、常態化小整治8000余場次。
市容市貌專項整治中,還有哪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市民朋友對于提升市容市貌,又有哪些好點子?近日,“五大專項整治行動記者走現場看成效”第一站,我們跟隨市容市貌專項整治組走訪農貿市場及周邊,看看近兩個月的整治成效,并精準對照標準,查問題、找差距,及時提升短板弱項。
記者直擊1
地點:思明區美仁宮市場片區
市容市貌變清爽了
個別商家“門前三包”不到位
8日一早,早市高峰還沒結束,記者跟隨市容市貌專項整治協調組牽頭單位市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來到思明區美仁宮市場片區。
“農貿市場是市容市貌的一扇窗口,也是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重點和難點。5月27日,我們在該片區開展了第一輪綜合整治行動。”執法人員說。當天,記者也曾跟隨采訪,與那時相比,如今的美仁宮市場,確實“清爽”了不少——地面上未發現明顯污水痕跡,生鮮區域也沒有異味,市場外圍未發現亂張貼亂涂寫亂刻畫情況。抬頭向上,此前空中纜線較為雜亂的問題明顯已被處理,纜線被成捆整齊綁扎。
走進溪岸路花鳥市場,兩旁的商家基本都落實好“門前三包”,經營范圍也“規矩”地保持在黃線內。可當記者一行走到市場中段時,發現在一家店鋪拐角里,堆放著花架、水管、花盆等物,還有一盆近兩米高的盆栽。
“這是哪家的東西?”正在巡查的思明城管執法隊員剛一走近,旁邊花店的老板就匆忙跑出來,“店內實在狹小,我就暫時把一些物品放在店鋪旁邊的角落了,以為這樣不會影響通行……”老板一邊說,一邊動手就要搬。“‘門前三包’是有責任范圍的,在符合市容環境相關規定的前提下,也允許適當跨店經營。但您看您擺放的位置已經快占用了電動車停放區。”執法人員動手幫老板將物品搬至店內。考慮到是首違,執法人員再次對老板進行教育宣傳、以案釋法,“如果屢教不改,我們將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您進行處罰。”執法人員說。老板連連點頭,五分鐘后,物品被清理干凈,老板主動拉來水管將地上泥土沖洗干凈。
記者直擊2
地點:湖里區寨上農貿市場片區
早市后攤主及時清洗地面
但仍有小旅館招牌設置不規范
記者跟隨執法人員來到湖里區寨上農貿市場。早市高峰剛過,走進市場,記者發現不少攤主正在打掃攤位及周圍衛生,用清水沖洗地面。
但當來到一處電動車集中充電區時,記者發現靠墻一側,有兩處堆放著兩三塊廢棄木板。執法人員上前將雜物清走時,從木板后方飛出不少蚊蟲。此外,充電區內,堆放著一堆占地約三平方米的砂土,上面還壓著一層塑料膜。
湖里城管執法人員在小巷里找到土堆的主人郭女士。原來,郭女士正在裝修,剩余的砂土就臨時堆在外面。“這里是公共區域,您看砂土堆在這,起碼占用了四五輛電動自行車的停放位置。”執法人員講清問題所在后,依據《廈門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開具了《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郭女士在當天將砂土清理干凈。郭女士不好意思地說,“我們馬上就清理,一刻也不耽誤……”
此外,市場中,仍有不少中介、小旅館將A4紙大小的招牌掛在電線桿上、防盜窗上。執法人員當場將這些影響市容市貌的招牌拆除干凈,并要求相關人員加強整改,規范設置招牌,“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與相關部門擰成合力,加大巡查整治力度,不斷扮靚城市顏值。”市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說。
【市民聲音】
環境變好
生意才會好
溪岸路花鳥市場商家朱老板:一開始我們也不理解,一點小問題,為啥非得這么較真。但是一遍遍整治下來,我們才意識到,整潔干凈的市容市貌有多重要。對我們而言,環境變好了,客人才愛來,生意才會好。與其跟城管部門“躲貓貓”,不如踏踏實實做好“門前三包”。希望有關部門多給我們普法宣傳,比如店門口管好秩序的具體標準、適度跨店經營的適用范圍等,讓我們更好地落實自己門口的職責。
讓不守規矩者
參與市容巡查
思明區開元街道居民林女士:亂張貼小廣告、占道經營、亂丟垃圾、違規設置店招標牌,這些行為其實就是侵占公共利益。城市建設“三分建、七分管”,希望城管部門瞄準這些不文明行為,落實常態巡查,比如在農貿市場、景點、商圈周邊,指派專人定點管理。那些不守規矩的商家、居民,除了教育、處罰外,是否可以考慮讓他們參與到巡查管理中來,真正增強他們的守法意識和文明理念。
【記者手記】
呵護市容 像愛護自己的臉蛋一樣
一名城管執法人員曾這樣和我說:“愛護市容,就要像愛護我們自己的臉蛋一樣,不僅要每天認真清洗,還要經常給它做做美容。”
流動攤販不再“打游擊”,取而代之的是規范設置的攤規點、劃在商家門口的文明線,不僅為每個店留出足夠的外擺空間,也兼顧過路行人的行走暢通;共享單車企業分批全量置換新型高精度定位車輛,加強“潮汐”點位監測,加強高峰時段清運力量……市容市貌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這座城市不僅更有市容“高顏值”,還更有文明“高素質”。
但是,當“臉蛋”越來越干凈時,一些瑕疵就會更加明顯。隨著專項整治向縱深推進,更大的困難和挑戰也隨之而來——細節問題、短板問題悄悄被放大。商家門口隨意擺放的一把掃帚、街角處私人安裝的一個水龍頭、人行道盡頭一處長滿青苔的磚塊……新一輪市容市貌整治工作,正聚焦這些“小問題”。細節決定成敗,管好了,才能實現市容市貌深度“美顏”,才能推動城市文明再上新臺階。在人力、精力有限的前提下,相關職能部門是否可以結合視頻巡查、網格App等方式,讓市容市貌巡查、整治更智慧高效。
此外,廈門市容市貌的整潔,是所有廈門人共同的“面子”,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將它維護好。城市每一條道路的整潔、每一個角落的干凈,永遠都無法靠“管”出來,而是要靠我們每一個人“護”出來,希望您在路邊看到零星煙頭,能主動彎腰撿起、希望您發現亂涂亂畫行為,能及時上前制止、希望您在每一次騎行電動自行車、共享單車后,都能有序規范停放……
廈門很美,我們一起愛護城市的樣子,更美。(來源:廈門文明網 廈門日報記者 王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