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號上午,第三屆“臺灣地區專業人才暨大學畢業生大陸就業洽談會”在廈門市人才市場隆重舉行。作為第十二屆“臺交會”的延伸功能,這次活動吸引了200多名來自寶島臺灣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畢業生和在大陸就學、工作的臺籍學生、臺籍專業人才前來參加洽談交流,進一步擴大了兩岸人才交流和人員往來,凸顯了廈門對臺人才服務先行先試的地域優勢。《今日話題》請聽東南廣播公司記者從廈門發來的報道: 4月9號上午,第三屆“臺灣地區專業人才暨大學畢業生大陸就業洽談會”在廈門市人才市場隆重舉行。作為第十二屆“臺交會”的延伸功能平臺,這次活動吸引了200多名來自臺灣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畢業生和在大陸就學、工作的臺籍學生、臺籍專業人才前來參加洽談交流。包括集美大學、戴爾(中國)、廈新電子、七匹狼、金龍汽車等80多家知名品牌企業提供了740多個高薪職位到場招聘。許多企業都拋出月薪8000—10000元人民,甚至是年薪100萬的高薪資來吸引人才。
在一陣掌聲和相機快門的聲音中,大陸福建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臺灣泛亞人力資源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廈門禮誠工藝品有限公司與臺灣專業人才分別舉行了聘用臺灣人才的簽約儀式。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總監李曉亮對與剛剛簽約的企業戰略規劃高級人才王先生的合作十分有信心,他說: “因為我們做時尚產業,臺灣這個產業比大陸發展的早一些,積累了大量優質的高素質的人才,在生產管理品牌營運上面臺灣人才表現特別突出。以前我們也跟臺灣人才合作,現在還有2位臺灣的高級人才在我們企業工作,配合得很不錯,文化融合度也很好,能力也得到認可,有這樣兩個成功的先例,剛好在這次對接會上正好又遇上王先生,正好適合我們崗位的要求,所以有了這么一次成功的對接。” 簽約方臺灣汎亞人力資源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顧問林上苑女士說:“隨著最近兩岸關系的慢慢升溫,人才交流是會越來越增加的。接下來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是提供非常好的平臺,促進大家對于大陸就業市場的理解,人才來這邊的意愿就會更加升高,我們期待象這樣的透明化人才咨詢平臺能夠多多出現。”
就讀于福建省集美大學國際貿易專業3年級的臺籍學生廖楷岳同學,當天一大早就和班上其他20幾位臺籍學生一塊來到“臺灣人才招聘會”現場的企業展位前認真咨詢和交流。當記者問到他畢業后工作的打算時,他回答說:“應該是在廈門,在大陸,因為臺灣賺錢的壓力起始蠻大的,這邊其實生活蠻輕松的。我想做貿易,越大越好。” 一位名叫李孟庭的女生與廖楷岳的想法不謀而合:“李孟庭:畢業會考慮在這邊找一下自己喜歡的工作,因為這邊市場很大,可以開拓啊。 記者:在大陸就業與在臺灣就業,哪邊對你更有吸引力? 李孟庭:在這邊,臺灣已經接近飽和了,跟這邊差很多。這邊都有很大的空間。”
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不管是來自臺灣、金門的高校,還是在大陸就讀的臺籍大學生,他們對大陸的就業前景有著比較高的期許。在臺灣從事人力資源業20多年的“MSI”人力資源暨行政處協理簡文哲先生說,在臺灣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中,大約有40%的人有到大陸來就業的意愿: “現在大約有40%的畢業生都有這樣的思維,那40%幾是優秀的。他們(學生)當然知道國際的趨勢的確是如此,所以說有機會應該到這邊來跨越不同的領域和區域,到這邊來嘗試新的契機和踏板。現在我們看比例,如果說3年前這樣的比例還低,而3年后大家都了解到這是一個潮流,也是一個趨勢。而且從被動說‘你們去看看這個機會吧’,現在變成‘我自己應該去看看這個機會’。我應該去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的機會和平臺,已經有很多人都在競爭。未來的職場,包括臺灣人才、大陸人才都要把這個國際化一起看,否則就會變成一只溫水里的青蛙,慢慢被煮熟掉了。” 兩岸業界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叫做“全球經濟看亞洲,亞洲經濟看中國”。誠如“MSI”的簡文哲先生所說,當前兩岸政治經濟局勢正朝互利共贏的方向穩步邁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層層深入,兩岸的人才和人員往來更是越來越頻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兩岸經濟出現轉型機遇的格局下,高技術專業人才成為企業活力的源泉和業者最大的需求。人才的競爭在大陸、臺灣和全球同樣激烈,而大陸強大的經濟活力和市場對臺灣的人才更是充滿吸引力。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大陸許多知名企業在光電子、管理、營運、軟件、信息服務、生物與新醫藥、汽車電子等領域對高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可以為廣大臺灣人才提供顯露身手的廣闊舞臺。 作為兩岸人才交流交往的前沿陣地,廈門市著力實施對臺人才交往先行先試,依托人才“洽談會”、“廈門人才網?臺灣人才頻道”,常年開展臺灣人才需求征集工作,目前臺灣人才庫儲備了數百名有意來大陸工作的臺灣專才信息,涉及生產管理、市場營銷、品牌策劃、金融財務等專業,具有學歷高、從業經驗豐富、專業特長突出等特點,多為廈門及國內所急需緊缺人才。同時,結合征集、掌握到的需求信息,與臺灣合作伙伴強強聯手,通過視頻、電話及邀請面談等做好“牽線搭橋”工作。截至目前,已對上百名臺灣人才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推薦,經過線搭橋,初步達成聘用意向10余人。(東南廣播公司記者陳育藝、楊陸海,實習生張倩如) |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sebc/gb/20080410/djbd100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