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訊(海峽導報記者 易福進 李玉燕)在深圳一下子將最低工資調高到1500元/月后,是否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壓力,已拋給各大城市。以廈門為例,與其差距一下子達到了400元/月。
與此同時,導報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在今年的廈門用工市場,用工企業已“不敢”開出廈門最低工資標準1100元/月的薪資條件,多數最低工資已達1400元/月左右。
為此,在多數廈企薪酬標準已“自覺”超出最低工資標準的背景下,廈門是否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已成為了今年用工市場的一大懸念。而有關專家分析,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是大勢所趨。
最低工資 招聘市場1100元近乎“絕跡”
保底工資1400元/月,已比廈門最低工資標準高出300元,但招聘經理邱先生坦言“底氣不足”。
和往年一樣,春節過后,在某餐飲集團負責招工的邱先生,就到廈門人力資源市場“擺攤”招工。去年,當廈門最低工資標準還是900元/月時,他帶來的薪資條件是最低1200元/月;目前,廈門最低工資標準為1100元/月,該公司最低薪資提至1400元/月。
“主要是招保潔員、服務生、洗菜工。”邱先生解釋,1400元是保底工資,公司還包吃包住,還有滿勤獎金等。
讓邱先生 “底氣不足”的是,在廈門人力資源市場,類似的招聘崗位,好多酒店、企業都開出了最低1600元/月的薪資,這使得他的柜臺,人氣直接輸給了其他招聘單位。
在人氣頗旺的廈門人力資源市場,導報記者關注了近百家單位的招工信息后注意到,提出保底工資1100元/月的,僅有兩家,且均是招收學徒工。其中的龍山包箱廠,擬招收100名針車學徒,保底工資1100元/月。
“也就第一個月的培訓期是這個工資。”其負責招聘的相關人員解釋,一旦到第二個月后,工資普遍將達1600元以上。
在今年的廈門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最低1100元/月的招聘待遇,近乎“絕跡”。
按照現場一招聘總監的說法,“在目前的用工行情下,開出這一最低工資,會被趕出去的”。
薪資之外 應聘者還關心“吃住”補貼
導報記者注意到,目前應聘者除了薪資之外,還關心其他生活補貼。
以一家開出1400元/月薪資的貿易公司為例,其特別注明,還有“績效”獎,且提供免費員工宿舍、生日禮金、季度旅游、拓展訓練等福利。后面的福利,在一些應聘者看來,相當重要——— 工資可能還有工時、滿勤、績效等方面的水分,真正到手的不一定那么多,但吃住方面的承諾卻要“實打實”。
“如果不包食宿,1000多元,在廈門剛夠養活自己。”來自三明的萬先生這樣算賬:自己租房子最低也要300元/月,伙食費一天三餐至少也得15元,僅吃住兩項就得750元。
為此,在廈門房租大幅上漲、物價高企的背景下,食宿是否補貼、是否包吃住成了務工人員今年來廈最關心的話題。導報記者注意到,似乎為“投其所好”,多數廈企重點強調了食宿問題,即使不包吃住,多數也有補貼。
以蒙發利集團為例,其明確表示,餐費補貼150元/月、住房補貼100元/月;一些公司明確表示食堂就餐每餐僅4元。
漲薪背后 多數薪資與去年下半年“持平”
對于今年廈門用工市場的薪資變化,廈門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的副主任陳鵬飛表示,多數薪資標準是去年下半年漲薪后的延續。
“從登記的招聘數據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企業招工普遍調高了最低薪資,即漲幅在200元-300元/月之間。”陳鵬飛透露。
以酒店等服務行業薪酬變化為例,陳鵬飛表示,作為旅游城市的廈門,在酒店、餐飲等方面快速擴張,用工缺口仍較大;與此同時,其仍不受一批 “80后”、“90后”青睞。為此,酒店、餐飲等行業,多數有較大幅度漲薪招工,少數酒店喊出了保潔員2000元/月的“高薪”。
但若對比去年下半年的廈門薪酬標準,此次廈企開出的招聘待遇,并未上漲多少。
據悉,去年3月,廈門將最低工資標準從900元/月提到1100元/月,加上物價高企、房租普遍上漲,廈門的用工市場,去年下半年以來,很多企業已不再開出最低1100元/月的薪資,多數漲幅為兩三百元。
為此,在深圳將最低工資標準調高到1500元/月的背景下,廈門是否調整最低工資標準,進一步拉升整體薪酬標準,已是市場關注的一大焦點。
打工賬本
最低工資與社保、加班費掛鉤
雖然廈門的用工市場開出的薪資標準,已明顯高于1100元這一標準,但一些應聘者認為,即使多上調一兩百元,也對他們影響不大。
其實不然。由于相關的社保標準、加班費等直接與最低工資掛鉤,一旦最低工資上調,多數的應聘者都能從中受益。而由于這直接帶來了企業支出成本的上漲,這一標準尤受企業關注。
若提200元 企業得多繳社保約50元
最低工資調整到1100元時,測算下來,每月每名外來務工人員社保費五險合計約繳納305.45元,其中用工單位負擔180.99元,個人負擔124.46元。對比之前900元的標準,廈門用工單位為每名外來員工多承擔社保費約53.77元,個人多繳納16元。
若按照目前執行的優惠繳費政策及計算方法,導報記者測算下來,假如最低工資標準提高100元,企業在這方面將每個月為每位參保員工多支出20多元;若最低工資標準提高200元,企業在這方面每月為每位參保員工多繳交的費用約為50元。
也就是說,對于一家有千名員工的企業來說,每月僅此一項,得多支出約5萬元。
若提200元 員工加班費可多賺不少
加班費則是影響最直接的一塊。
以全日制用工企業為例,目前最低工資標準為1100元/月,勞動者每小時最低工資是6.32元(1100元/174小時),勞動者在平時、休息日及法定節假日進行加班,每小時的加班工資分別為6.32元的1.5倍、2倍和3倍,即分別為9.48元、12.64元和18.96元。
初步測算,假如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到1200元,則勞動者每小時最低工資將調整為6.89元(1200元/174小時)。這樣一來,勞動者在平時、休息日及法定節假日進行加班,每小時的加班工資分別為6.89元的1.5倍、2倍和3倍,即最低分別為 10.34元、13.78元和20.67元。
假如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到1300元,則勞動者每小時最低工資將調整為7.47元 (1300元/174小時)。這樣一來,勞動者在平時、休息日及法定節假日進行加班,每小時的加班工資分別為7.47元的1.5倍、2倍和3倍,即最低分別為11.21元、14.94元和22.41元。
專家解讀
上調最低工資是“大勢所趨”
與長三角、珠三角,甚至與周邊的城市相比,在廈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黃先志看來,廈門的用工薪資整體仍偏低。
黃先志坦言,調高最低工資標準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能保障勞動者基本收入,另一方面則為企業,特別是低端制造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帶來壓力。
在強調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黃先志認為,這也是成為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的舉措之一。
“權衡之下,提高收入,改善民生才是大勢所趨。”黃先志說,企業應遵循相關發展趨勢,更加關注提升勞動力素質、提高產品質量等,一味靠低工資來生存,不提高競爭力,這樣的低端劣勢企業早晚沒有市場。
但在黃先志看來,這一前提是,一座城市將一批更好的勞動力引進來,“這里面,最低工資是一個風向標”。
以深圳為例,這座城市,在最低工資標準上,長期領跑全國。今年又率先提至1500元/月,甚至規劃“十二五”期間實現最低工資年均增長10%以上,喊出5年后深圳最低工資標準有望翻一番,達到2200元/月。
黃先志分析,在深圳率先提高最低工資后,一下子拉開了與其它城市的最低薪資標準距離,如廈門,與其差距達到400元/月,進一步上調最低工資,也是大勢所趨。